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种子苗木

高考中关于种子的知识


  一、种子的相关知识
  1.1种子的定义
  种子在植物学上属于繁殖器官,它是种子植物的花在完成开花、传粉和受精等一系列有性生殖过程后产生的器官。种子又是新一代植物体的雏体,新一代植物体的根、茎、叶就是从种子的胚长大后成长起来的。
  1.2种子的发育
  种子的发育包括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和种皮的形成。
  (1)胚的发育 从受精卵形成开始。
  (2)胚乳的发育 从受精极核形成开始,其过程可概括为:
  受精极核 → 胚乳核 → 胚乳细胞 → 胚乳
  (3)种皮的形成 由珠被形成。
  1.3人工种子的生产
  人工种子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植物细胞工程生产出来的,当离体的植物器官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去分化和再分化的培养,发育成胚状体,然后包裹上人造胚乳和种皮,就成了人工种子。
  1.4种子与植物遗传的关系
  种子是植物一个重要的器官,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的雏体,所以它的遗传物质应该和长大以后的植物成体完全相同,反过来,植物成体具有的遗传特性,该物种种子也应该具有,例如许多遗传规律同样使用于种子,植物成体和种子都遵循相同的遗传规律。
  若植物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N,则种皮是2N,胚是2N,胚乳是3N。
  1.5和种子有关的一些实验
  ①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氧气浓度的关系;②探究种子萌发时和外界条件(水、氧气和温度)的关系;③探究种子萌发时的物质变化;④探究种子的有无和果实发育的关系;⑤探究种子的储藏和水分的关系。
  
  二、有关种子知识的考试题目
  2.1种子遗传方面的题:
  (2007年重庆)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子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
  解析:数目 F1代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与不正常的两种配子;正常配子相互结合产生正常的F2代;不正常配子相互结合、正常配子与不正常配子结合产生不正常的F2代
  2.2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变化方面的题:
  (2005年全国卷Ⅰ)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 d,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图1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 ℃水浴保温5 min,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 min,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解析:本题对实验结果预期的基本思路是:温度→种子萌发过程中成分变化→对淀粉分解的影响→显色反应。需要作出的判断是:30 ℃更有助于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等储备的能源物质将被水解后用于呼吸作用,淀粉的水解需要淀粉酶;淀粉分解后的麦芽糖是一种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会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2.3探究种子萌发和环境的关系题
  (2004年江苏)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0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的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本题答案为:②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③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2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在3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④a.如果3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无影响;b.如果3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少,抑制作用增大;c.如果3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少,促进作用增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