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种子苗木

种子播种前的处理技术

播种前选择晴好无风天,将种子摊在席或纸等物体上,厚度不超过1厘米,在阳光下暴晒,每隔2小时翻动1次,使其受光均匀。晒种除可杀菌外,还可除进种子后熟,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但晒种时,不要放在水泥板、铁板或石头等物上,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用陈种子播种,播前一定要晒种,其效果尤为显著。

椒类种子可携带炭疽病、疫病、猝倒病、立枯病、疮痂病等多种病害的病原菌。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防治病害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热水烫种:为杀灭附在种子表面和潜伏在种子内部的病菌,可用热水烫种。先把种子用水浸胀,可减少烫种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并促使种子上的病原菌萌动,容易烫死。把浸胀的种子沥干水,然后倒入5255℃的热水中烫15分钟。为保证杀菌消毒的效果,一是要确保水温。扦入一根温度表,当水温一下降就加热水;二是要达到规定的烫种时间。烫完种立即把种子从热水中取出,投入冷水中冷却,以免余热伤害种子。

药剂浸种:先用一般温水将种子预浸45小时。为了防治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起水后再浸入1%的硫酸铜(硫酸铜1份,清水99)、或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5分钟,或浸在100倍福尔马林液中20分钟。为防止椒类病毒病,可将预浸过的种子,再浸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20分钟~30分钟或预浸5小时~6小时,浸种15分钟。若在磷酸三钠溶液中加入01%平平加会增强透性提高防效。也可以用2%氢氧化钠溶液浸种15分钟。将预浸过的种子放入1000mg/kg的农用链霉素液中浸30分钟,对防治疮痂病、青枯病效果较好。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代森锌1500倍液浸种1015分钟,可防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的发生。用药剂浸种后,都要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才能催芽或直接播种。否则影响种子发芽。

温汤浸种:用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宜,将种子倒入5055℃水中立即搅拌,待水温降至30℃后,再浸泡8~12小时(浸种时间要根据种子的饱满程度决定,种子饱满、成熟度好的,浸泡时间稍微长一些,反之,则浸泡时间就要相对短一些),然后将种子捞出,控干水分,用湿润的纱布、毛巾或麻袋布片将种子包好,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种子过干时,可用温水浸润。注意防止高温烫伤种子。若温度过低,时间长了种子上有霉菌发生,须用温水把种子淘洗干净继续催芽。一般在28~30℃的恒温条件下,有3天左右的时间即可发芽,此时出芽率可达60%,达到此标准后,即可以进行播种。温汤浸种对椒类的疮痴病、菌核病有杀菌效果。

 ①在催芽的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种子,并且保证每天投洗种子一次,使种子受温均匀,保持良好的透气环境。
   ②催芽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芽子过长,在播种时容易折断。
   ③在用清水浸泡种子时,可以在清水中加入0.05%的稀土或0.02%的硼酸、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幼苗的生命力,促进早熟丰产。 ·
   ④在药剂浸种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浸种时间和药液浓度,才能达到杀死病菌而种子又不受损害的目的。如果浸种时间过短或药液浓度过低,均不能起到杀死病菌的作用,相反,如果浸种时间过长或药液浓度过高,则种子的发芽率就会大幅度的降低。
   ⑤浸种催芽前,将完全干燥的种子进行晒种2—3天,或置于7℃的恒温箱中1~2天,进行干热处理,可以杀死种子所带的病菌,特别是对防治病毒病效果显著。但是,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处理的时间和温度,否则,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起了反作用。

 

低温和变温处理种子,以促进种子的发芽率和增强幼 苗的抗寒性;低温处理也被称做冷冻处理,是把浸种后的种子 (多一半种子“努嘴p时)放在O左右的低温环境中,1~2天。注意:冷冻处理后,要将种子缓冻后再进行催芽.缓冻时,可用0℃、5℃、10℃、15℃、20℃的水依次处理种子20分钟。不要骤然提高种子的温度,以防止烂籽。变温处理是将已经萌动的种 子每天放在1~5℃的低温下放置12—18小时,接着移到18 —22℃的较高温度的环境下6~12小时,反复处理数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