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综合新闻

我国温室园艺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


  温室是人类智慧与科技文明的结晶,它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模式,打破了植物生长的地域和时空界限,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尤其是现代温室,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温室建设与管理,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生长点和助推器,是现代农业的代表模式和发展方向。温室栽培应用于园艺作物主要包括塑料大棚温室栽培和现代玻璃房栽培两类。目前,世界上塑料大棚栽培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的塑料大棚面积达50万hm%350万hm2(公顷)。玻璃房温室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发展的一种现代化温室,这种温室可以自动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灌溉、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每平方米温室一季可产番茄30kg-50kg,黄瓜40kg,相当于露地栽培产量10倍以上。目前,世界上玻璃房温室面积以荷兰为最大,20世纪80年代末期玻璃房温室面积达100万hm2。当前,玻璃房温室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能源消耗大、成本高,因此近10年来一些国家大力研究节能措施,如室内采用保温帘、双层玻璃、多层玻璃、多层覆盖和利用太阳能等技术措施,节省能源50%左右。另外,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开始把温室建在适于喜温作物生长的温暖地区,也减少能源消耗。我国的温室栽培虽然不及上述国家发达,但其发展速度也较快。
  
  1、我国温室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1.1我国温室生产的历史
  我国保护地设施栽培的历史悠久,而且因气候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能型日光温室生产体系。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大陆地区的温室业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温室(包括塑料大棚)生产面积迅速扩大,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不到2万hm2发展到今天的约90万hm2,占全球温室面积的50%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保护地生产区域。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蔬菜栽培总面积的10%1/2上。
  
  1.2我国温室生产现状
  1.2.1 温室生产的规模逐渐扩大
  目前,我国以蔬菜生产为主体的温室面积已达9670万hm2(至1999年底),居世界第一位,比1981年增长了130倍,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拱棚和全日光温室。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蔬菜温室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菜田总面积的10%以上,某些地区接近3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果树的温室栽培发展也很迅速,其中应用较多的有草莓、葡萄、桃、李、樱桃等。虽然其应用规模不及蔬菜大,但其发展的速度较快。
  
  1.2.2温室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我国已研究开发了一批适用于不同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的新型温室,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以及生产应用的温室产业化体系,主要有适用于华北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的华北型连栋温室;适用于华东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的智能温室;适用于东北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的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适用于华南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的华南型单栋和大型塑料温室;适用于东南沿海季节气候特点的节能型单栋和连栋塑料温室。这些自选研究设计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室,对当地气候适应性强,成本低,市场前景好。
  
  1.2.3都市农业迅速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近郊区的耕地不断减少,近年来提出了“都市农业”新概念,其定位是在城市周边进行温室设施建设和生产经营,并纳入都市发展规划,与大都市的第二、三产业密切配合,融合服务于大都市,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无污染、无公害、高科技含量的鲜活或观赏用的农产品。同时可改变各城市生态、生活环境,为青少年提供绿色教育基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场所,满足城市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据统计,在北京地区有十多处都市农业园地,已发展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1.2.4 高新科技技术广泛应用在温室生产中
  (1)生物技术在温室生产中的应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和培育适于温室种植的优良作物品种,我国引进各种作物品种资源3800余种,筛选和培育出适合我国五大生态类型的黄瓜、番茄、甜椒、樱桃、菊苣、球茎茴香、葫芦等温室专用品种344个(其中蔬菜品种156个,花卉品种120个),使温室产品朝着多样化、高品质方向发展。
  (2)计算机技术在温室生产中的应用。计算机在我国大陆地区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现对营养液系统、温度、光照、CO2施肥等进行综合控制。近期,国家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工程的发展,在“九五”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中,设置了计算机环境调控子专题,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我国温室设施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
  (3)新材料、新设施在温室生产中的应用。为了解决温室生产能源消耗大的问题,我国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设计了合理高效利用能源的综合节能设施,并开发了新型高效能源。开发了新材料、新设备用于温室装备,如新的覆盖材料、先进的监控系统、灌溉系统以及温室生产专用机械设备等。
  
  2、我国温室生产的发展及成果
  
  2.1我国温室设施园艺业的发展
  我国设施园艺业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路程,成绩是巨大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设施园艺步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截至1998年底,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8670万hm2,居世界第1位,比1981年增长了120倍。果树的温室栽培也从无到有,由原来的低矮草本型果树(如草莓)向高大乔木型果树(如桃、樱桃、李等)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设施园艺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北方地区日光节能温室的开发与应用,基本消灭了冬春蔬菜淡季,南方推广塑料拱棚及遮阳网,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夏季蔬菜淡季问题。尤其是我国北方果树温室栽培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栽培面积约l 340万hm2,年产各类超时令、反季节果品10多万吨,成为发展高效农业新的增长点。据统计,1998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已高达240~250kg/人/年,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设施蔬菜人均占有量也达到33kg/人/年,比1987年增长164倍。另外,我国设施园艺的总体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园艺设施农业向大型化发展,科技含量逐渐加大。近年来,我国小型简易类型园艺设施

[2] [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