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技术
来源:《无公害蔬菜实用栽培技术》2004-1 日期:2004-07-08

目前,草莓的栽培方式大致可分为促成、半促成、抑制和露地栽培这4种类型。促成栽培是指从入秋至初冬:在草莓植株进人休眠期以前,利用日光温室保温或采取其他保温补光措施,使其不进入休眠的栽培方式。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日光温室促成栽培的草莓品种应具备早熟性好,休眠期短,耐低温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生长势旺盛,果形大而整齐,畸形果少,品质佳耐贮运,丰产抗病等优点。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品种有丰香、春香、静宝、全明星、土特拉、达塞莱克特等。
1.丰香
由日本引入。极早熟,休眠期极短暂。在5℃以下低温经历30~50小时即可解除休眠。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力中等,直立,叶片大,匍匐茎多,容易繁殖。花序多,低于叶面。果实较大,虽然每个花序着果不多,但也表现丰产。果形近楔形,果肉红色常有中空现象,中等硬度较耐贮运,果实鲜红色明亮,口味酸甜适中,气味芬芳,适合进行日光温室促成栽培。
2.春香
由日本引入。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圆而大,叶数较少,发叶速度缓慢,在栽培管理时应注意确保叶面积。匍匐茎的发生较多。休眠期较短,在50℃以下的低温经历50~70小时即可打破休眠。发根较慢,根群中以粗的初生根比重最多,细根少,吸肥力很强,为了提高产量必须注意多促新根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伤根。本品种的耐热、耐寒性均较强。花芽分化较早,栽培时如在花芽形成前施肥,则往往会推迟花芽分化的时间。第一花序的花数约16朵,第二花序的花数约11朵。坐果率极高。低温下畸形果较少。果实大而整齐。果形为圆锥形。平均单果重约15克。因果肉颜色较淡,故不宜加工,只适于鲜食。该品种较抗黄萎病,但不抗白粉病,栽培时应注意防治。
3.静宝
由日本引进。该品种植株生长势旺盛,植株较高,株形直立,在收获的中后期因植株结果的负担而使植株变矮,叶片变小,生长势转弱。叶色浓绿,略薄,叶数多。匍匐茎多生,易于繁殖。但耐湿性、耐干性、耐暑性不强。休眠浅,在5℃以下的低温,经40小时即可打破休眠。花芽分化很早,表现早熟。果实个大楔形,平均单果重15克左右。果色鲜红色,果肉浓红,酸度略高,品质风味与耐贮运性较好。对黄萎病有一定的抗性,对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的抗性中等。
4.全明星
由美国引进。该品种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匍匐茎发生较多,易于繁殖,叶片较大,为红褐色,果实大呈圆形,第一级花序果平均单果重23克,最大果重42克,果皮韧性好,果色鲜红,果肉淡红色,香味浓,酸甜适中品质优,果肉质地较硬,耐贮运性好,早熟丰产抗病。
5.吐特拉
西班牙品种。早熟,植株生长直立,繁殖中等,叶片大,近棱形,果大、呈亮红色,果实形状近似圆锥形,果肉粉红色,质地细腻。果味香甜,品质上乘,果实硬度较大、耐运输、高产,平均单果重30克,为保护地专用品种。
6.达斯莱克特
由法国引入。为中早熟品种,秧苗粗壮,生长势强,株型大,叶片多而肥厚,根系非常发达,果形为长圆锥形,果大,全采收期平均单果重19克,最大果重65克。果面为深红色,有光亮,果肉全红,质地坚硬,果实酸甜可口,耐远距离运输。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抗草莓疫病和黄萎病,但早期叶片较易感蛇眼斑病。适合温室拱棚促成、半促成栽培。
二、培育壮苗
定植于日光温室进行促成栽培的草莓苗子,应在采苗圃中先进行培育。因草莓是靠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而发生匍匐茎的母株优劣,又会直接影响到子苗质量的高低。因此,选择生长势强壮、整齐、无病(特别是黄萎病和毒病)健壮的植株作为母株。一般是在当年3~4月份从日光温室促成栽培的地块中选取母株,挖职后作为原原种定植在采苗圃,对所发生的匍匐茎苗进行移栽育苗,并于8-9月份,将这些苗作为原种定植在采苗圃,至翌年7月份即可挖取匍匍茎苗。采用这种方法,一株原原种母株,可培育20~30株原种母株,秋季再将母株定植,翌年一株原种母株可出60~80株生产用苗。折合一株原原种母株,可出1200~2400株生产用苗,繁殖率很高。无论是原原种圃,还是原种圃,都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保水性优良的中壤土,避免重茬地及病虫害污染的地块,同时浇水、排涝均方便。定植母株前,应亩施腐热圈肥5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30千克,耕翻整地作畦,畦宽2米,母株定植于畦中央,株距30~40厘米,亩栽苗1000余株。定植缓苗后,应及时浇水追肥,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并做到薄肥勤施,每隔一水追肥1次,追肥以速效氮、磷、钾复合肥或尿素为主,每次亩施15~20千克,随水追施。另外,在采苗圃中,还应及时摘除花序;以集中更多的养分促进匍匐茎的大量发生。在匍匐茎陆续发生时,还应经常理顺匍匐茎,使之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畦面并适时压土,促进生根。对杂草和虫害应及早除治。另外,还要及时摘除子苗上发生的匍匐茎及病老残叶,依据母株长势,有选择地保留有效子苗,淘汰弱小劣苗。子苗有4~5片展开叶即可。
三、定植前的准备
以北纬36°-41°的华北中南部及京、津地区,若想获得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的成功,首先应建造结构合理、采光及保湿性能优良的日光温室。高跨比要合理,如日光温室脊高2.5米,则南北跨度应保持在7米左右为宜,高跨比为1:2.8。同时,要求塑料薄膜的透光性能好,温室墙体厚度超过当地冻土层厚度,结构坚固,不透风,保温性能好,前有防寒沟,后设风障等辅助保温设施。在日光温室建成以后,应及早整地施肥,底肥宜充足,可亩施腐熟圈肥5000千克,要求细碎过筛,畜禽粪或饼肥2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重点突出磷钾肥的施入。然后进行耕翻整地,深度在35厘米左右,使肥土均匀混合,以防烧苗,随后即可作畦。栽培畦多采用南北向马鞍形高畦,畦宽70厘米、畦高20厘米,畦与畦间距20厘米。畦面要求平整,如采用地膜覆盖,可在每70厘米宽的畦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这样对日后提高地温,惧持土壤墒情较为有利;同时也可降低温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促进坐果,提高果实的清洁度,有利于果实着色。
四、适时定植
草莓定植时的适龄壮苗标准是:应具有5~6片叶,根茎粕1.3~1.5厘米,苗重在30~40克,叶柄短而粗壮,根系多而粗白,日历苗龄55天左右,无病残。在移苗时应尽量减少伤根。定植时间,以华北中南部及京、津地区来说,多在8月15至25日为宜,略迟于露地草莓的定植时间。此期间定植的草莓,冬前植株长势中等,平均单株产量约220克,果形较大且整齐,一级果率(单果重在20~30克)达70%。早于这个时间,则冬前植株过大,平均单株产量虽较高,在240克以上,但一级果率较低,仅48%,果实品质欠佳,商品性不高。晚于这个时间,则冬前植株过小,平均单株产量较低,在180克以下,一级果率也不高。定植宜选择在晴天的下午或阴天进行,避开强日光照射,以提高苗子的成活率,缩短缓苗时间,随挖苗子随定植。定植的密度,按70厘米宽的畦,栽植两行,即畦内行距35厘米,畦间行距55厘米,平均行距45厘米,株距15厘米,亩栽苗9000~10000株,坐水栽苗。定植深度以不埋心、不露根为宜。定植过深,幼嫩茎、叶及生长点被埋住,易造成苗子腐烂而死,定植过浅,根系外露,苗子易于枯致死。定植时,还应注意草莓植株的弓背朝向垄沟,这样花序伸出后即可落在垄坡上,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果实的采收,果实的着色也良好,品质亦佳。定植以后的缓苗阶段,土壤应经常保持湿润,即依土壤的干湿情况状况,灵活掌握浇水的次数和数量,以量小勤浇为原则。一般经7天左右即可缓苗。缓苗后至覆盖棚膜前应适当控制浇水。结合除章,中耕2~3次,促进根系的生长,雨天还应及时排涝。
五、及时覆膜保湿
日光温室促成栽培的覆膜时间,掌握在草莓植株的花芽分化以后,而又未进人休眠期以前进行。覆膜过早,营养生长过盛,不利于花芽分化。覆膜过迟,则植株将进入休眠期,不易被打破,即使打破休眠,植株也会弱小,产量低而品质差。在北纬36-°41°的华北中南部及京、津地区,一般以10月20日前后,霜冻来临之前,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8℃叶选行。如果准备在畦面上覆盖地膜的,可在覆盖棚膜前运行,即按草莓根株的株行距先破膜,再行覆盖,每70厘米宽的畦覆盖一幅,浇水时可在畦内两垄间的膜下浇水,即暗浇水。覆盖地膜不仅可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墒情,减少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同时也可改善果实品质。
六、覆膜后的管理
1.温度管理
覆棚膜初期,因外界气温尚高,为促进植株的生长及发育,棚内温度控制可适当高些,保持白天25~30℃,夜间12~14℃。当进来现蕾期,白天气温可在25~28℃,夜间10~12℃,如夜间温度超过13℃,则会使腋花芽退化,雄蕊、雌蕊受到不良影响。进入开花期,白天要求气温在23~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白天要求23~25℃,夜间6~8℃,此时白天温度如低于23℃,则草莓收获期将推迟,但果实可进一步增大。到果实收获期,白天可在20~23℃,夜间可在5~7℃。总之,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白天棚内温度不低于18℃,夜间不低于5℃即可。在整个冬季,如温度可达到上述要求,草苫应尽量早揭晚盖,以延长日照时数,增加同化产物,即使在连续阴雪天气也应如此。
2.水肥管理
草莓根系入土较浅,表现喜温喜肥不耐旱。除在定植以前施足底肥以外,还需在覆盖棚膜以后(大约11月上旬),植株的快速生长及花芽分化期和开花及果实的膨大期(大约11月中下旬),结合浇水追肥2~3次。追肥以速放性磷钾肥为主。少施或不施氮肥。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每次每亩追施10千克左右。如结合叶面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料2~3次,则效果会更好。覆盖棚膜以后,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将会大大的增加。过多的空气相对湿度,不仅有碍于开花授粉,而且也易引起各种病害的发生及果实的腐烂,故在管理上应结合放风,降低棚内湿度,以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为宜。放风可根据天气好坏及棚内的气温来确定,正常情况下每天中午放风约3小时。
3.赤霉素处理
覆盖棚膜保温约7天左右,为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及发育,防止休眠现象的出现,对休眠期短浅的品种,可使用浓度为5~8毫克/千克的赤毒素溶液,进行全株喷施,喷1次即可。如选用的是休眠期相对较长旦深的品种,则喷施浓度宜稍大些,以8~10毫克/千克为宜,每株喷施溶液5毫升,可喷两次,中间隔10天左右。因为赤霉素在高温时效果好,所以喷施宜选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重点是喷施心叶。喷施完毕应适当减少放风,以提高棚内的温度,达25~30℃。一般经3~5天即可见效。
4.植株整理与疏花疏果
草莓植株在其旺盛生长时会发生较多的侧芽和部分匍匐茎,应及时摘除,以促进主芽的开花与结果。对于容易发生侧芽的品种,应特别提起注意。对于老叶、病残叶也应及早摘除。疏花疏果可集中更多地养分,提高平均单果重。一般第一花序留果12~15个,第二花序留果6~8个,其余的小花小果及畸形果应及早摘除,
并带出棚外集中销毁。
5.辅助授粉
冬季日光温室内温度低、湿度大、日照短,对草莓的花药开裂、花粉飞散极为不利,极易造成畸形果,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及品质。开花期间除根据天气状况,尽可能多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以外,棚内人工养蜂是提高授粉机会,增加坐果率的有效办法。一般每0.5亩左右的日光温室,可放置1~2箱蜜蜂。放置蜜蜂的日光温室的通风口,须增设纱网,以防蜜蜂飞出。放置蜜蜂的时间,宜在草莓开花前5~6天进行。
七、采 收
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的采收,一般是从当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的3月上中旬结束,约4个月左右的时间。其中以1月上旬至2月下旬为采收期,且正值元旦、春节期间,售价较高。草莓果实的采收标准,以果实定个后,果面全部或绝大部分转成红色为准。采收后可分级装盒。为体现优质优价,一般一级果,单果重20~30克;二级果,单果重15~19克;三级果,单果种在10~15克,分级上市出售。此茬草莓亩产可达1500千克左右,亩产值2万元左右。另外,此茬草莓还可同番茄、西葫芦等蔬菜问套种,实现再增值。
八、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防治:
1.灰霉病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花、叶及叶柄等。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朗。初期受害部分出现黄绿色小斑,呈油浸状,后扩展至边缘,为棕褐色,中间为暗褐色,且病斑周围具有明显的油渍状,最后全果变软腐烂。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花、叶及叶柄受害后,初期病斑呈褐色至深褐色,油渍状,严重时受害部位腐烂,在湿度大时,病部也会产生白色絮状菌丝。湿度大,气温18~20℃为该病适宜发生条件。病原菌可在染病植株上越冬,孢子广泛分散,以气传为主,也可水传和土传。
灰霉病防治方法 除采用地膜覆盖,加强通风换气,避免偏施氮肥和重茬,及早摘除病老残叶等措施以外,还可进行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也可采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应注意交替用药。
2.白粉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叶柄等部位,发病初期,叶背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以后迅速至全株,之后叶向上卷曲。花蕾感病后则不能开放,花蕾感病时则变为红色。果实感病则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并停止生长,失去商品性。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气温20℃左右为该病发生适宜条件。
白粉病防治方法 除采用必要的栽培管理进行防范以外,可在发病初期采用50%硫悬浮剂300~5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
3.芽枯病
该病主要为害芽、幼叶、花蕾,严重时还可为害短缩茎、成叶及叶柄等。感病后的花蕾、芽及幼叶,再逐渐枯萎,呈灰褐色,叶正面颜色深于背面,且发脆易碎,呈不规则卷曲,湿度大时上面产生小黑点。湿度大,气温在22~25℃的环境条件下易发此病。
芽枯病防治方法 除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定植过深,避免重茬以外,可采用敌菌单水溶液600倍液或多氧化霉素铝水溶液1000倍液来防治。
4.黄萎病
主要在匍匐茎发生期,子苗易感病。感病幼苗新叶失绿黄化,继而扭曲呈舟形;萌出小叶中往往1~2叶畸形化,且畸形叶的发生多集中在植株的一侧。发病植株生育不良,失去生机,自叶缘开始干枯,至全株枯死。根部及维管束变成黑褐色。土壤过干、过湿,气温25~30℃,连作重茬地极易发病,属土传病害。
黄萎病防治方法 避免在发病草莓园选留繁殖母株,避免重茬连作。定植前采用太阳能为淹消毒法进行土壤消毒。即选择高温季节在重茬栽培床内注水,栽培床内始终保持一定的水深,外加强阳光照射、高温及缺氧条件以杀灭土壤当中的病原菌。另外,在发病初期采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隔10天1次,连灌2~3次,每次每株200克药液,对中心病株及时清除。
5.轮斑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形成一至数个近圆形的紫色小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展成椭圆形至棱形,沿叶面构成“V”彤病斑,为该病明显的特征。病斑上具有轮纹,后期出现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干枯死亡,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在夏季高温育苗阶段,如雨量过大,易发此病。
轮斑病防治方法 加强苗圃管理,在发病初期,可采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应避开雨天喷药。
6.病毒病
该病为害全株,发病后植株表现矮化,叶片变小,小叶边缘锯齿锐尖,有的心叶黄化,开花提前,果实小,商品性低。另外,匍匐茎的抽生也困难,数量锐减。目前,已知侵染草莓的病毒多达数十种,其中为害严重的有草莓斑驳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草莓轻型苗边病毒和草莓镶脉病毒等4种。传播媒介为蚜虫。
病毒病防治方法 主要是选用无毒苗,及早除治蚜虫,避免高温及强日照,增强植株营养水平,可叶片喷施一些叶肥或病毒钝化剂等。
主要虫害防治:
1.蚜虫
危害草莓的蚜虫有数种,如桃蚜、瓜蚜等,它不仅直接吮吸植株汁液,造成植株生长衰弱,同时它还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可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剂3000倍液喷施,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使用药剂,以防蚜虫产生抗药性。
2.叶螨
主要是红蜘蛛。叶片受害初期,局部出现灰白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大使整叶布满碎白色花纹,严重时叶片黄化卷曲,植株矮化,生育受阻。高温干燥环境下,极易发生。在发生初期可喷40%乐果乳剂2000倍液,73%克螨特乳剂3000倍液,20%灭扫利乳剂500~2000倍液,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隔10~14天1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使用药剂。
3.金龟子
主要为铜色金龟子(大绿丽金龟)。金龟子幼虫蛴螬为主要地下害虫。受害植株地下部根大部分消失,地上变黄枯萎,导致缺苗断垄,严重时造成毁灭性危害。防治时,施用充分腐熟的底肥并耕翻整地以外,可采用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灌根进行除治。
作为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在喷施农药特别是喷施杀虫剂时应注意选在人工养殖蜜蜂搬出棚外以后来进行,否则将杀死蜜蜂,而起不到辅助授粉的作用。另外,在草莓果实采收期应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时问,浓度不可随意加大,喷药时间要尽量避开高温的中午进行,以减少草莓果实的污染。
(
- 濡炲秶澧块弲楦垮厴閸忓秶鏌呴弬鎵摜閻o拷 [04-07]
- 閻楀牏鎾煎宥囧⒖閸ヮ厽寮挎潻鎷屾懛鐏炵偘琚遍弬鎵潚閳ユ柡鈧棁銈块挊蹇撳暫瀹告繆鎽烽崪宀€鏀у蹇氭懛 [04-07]
- 闂堟帟妫屾妯哄斧閸栨牜鐓堕弬鐗堟綏閺傛瑦褰佹笟娑欐緱鐏炵偟鏁撻悧鈺佹勾閻炲棙绱ㄩ崠鏍ㄦ煀缁捐法鍌� [04-07]
- 濡炲秶澧块柆妞剧炊婢舵碍鐗遍幀褎鏆i崥鍫濆瀻閺嬫劖鏁幘鎴斺偓婊咁儑娑撳鐎垾婵呯箽閹躲倕婀存担鎾堕兇閻ㄥ嫪绱崠鏍х紦鐠侊拷 [04-07]
- 閸斻劍顦查悧鈺佸彙鏉╂稑瀵查敍姘剁彯鐏炶鲸顦查悧鈺€鍚夌憗鍛簚閸掑墎娈戦柆妞剧炊娑撳海鏁撻幀浣叫掗弸锟� [04-07]
- 閹存劙鍏橀悽鐔哄⒖閹碘偓瀵版劖灏濋崶銏ゆЕ閸︺劍顦查悧鈺冨⒖缁夊秶鏅梽鎰瑢缂佸瓨瀵旈張鍝勫煑閻梻鈹掓稉顓炲絿瀵版绻樼仦锟� [04-07]
- 閵嗗﹣绨崡妤侇槻鐞氼偀鈧梻鏁撻幀浣风瑢閻㈢喓澧块崷鎵倞鐟欙綀顕伴妴瀣毉閻楀牞绱濈仦鏇犲箛濡炲秷顫﹂悳瀣禇姒勫懎濮� [03-15]
- 濞喲勫簥娑撴粌宕¢柈銊ュ絺閻滄澘鏀ぐ銏㈩潠閺傛澘鐫橀垾鏂衡偓鏂垮崥闁插氦濮栨ス璇茬潣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