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蔬菜水果

山区果园耕地高效立体种植技术

    近几年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山区富民政策,通过实施山区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土地承包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山区果树面积不断扩大,近几年全市山区已发展果树近100万亩,2000年七个山区县新植果树面积12.5万亩。2001年新果树面积16.3万亩。山区果树的迅速发展使山区耕地面积减少,如何解决果树生产与粮食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从科学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的时间差、空间差来生产市场所需求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实现旱作农业的高产、高质、高效,实现山区农民的真正富裕,对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平谷县科委、密云县科委、昌平区有关部门共同在市山区各县推广“山区果园耕地高效立体种植技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山区果园耕地高效立体种植技术”推广效益显著几年里在山区建立1.5万亩示范园,累计推广5.9万亩,增产粮食950万kg,新增产值3200万元,实现利税2240万元,增产水果近200万kg,增加收入1900万元,实现利税1330万元。辐射全市10余万亩及全国近百万亩的发展。几年来先后邀请全国近50名专家到山区指导工作,培训人数达6000余人。
    二、山区果园耕地高效立体种植技术:
    1.一茬间作改为二茬间作技术:既第一茬间作豌豆,第二茬间作大豆技术。近几年在平谷县大面积示范并向全市推广。二茬间作的经济效益显著,如在平谷县镇罗营乡上营村张俊生在15亩桃树地第一茬种豌豆产量5280斤,收入8500元,间作第二茬花大豆产4500斤,收入5850元,产桃4200斤,收入3360元,二茬间作及产果每亩收入达1110元。
 
    2.淘汰高杆间作物种植,以利果树生长:在果树行间避免种植玉米、高粱等高杆间作物,给幼树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在果树行间种植矮杆、高产、优质间作物效益最佳。

    3.山区果园耕地高效立体种植管理技术措施

    A.规定间作物五不宜:不宜高、不宜长(指生长期)、不宜深(指根)、不宜近、不宜同(指病虫害)。
    B.根据果树树龄规定留给果树生长空间的大小,以利果树生长,一般要求果树一年生时留1米畦,2年生果树留1.5米畦,3年生果树留2米畦,4年生平地密植园原则上不间作或少间作。
    C.果树与间作物管理上要求同期管理,有利于协调果树与间作物间的矛盾,为了不让间作物与果树争肥要求在种间作物前必须施足底肥,并及时追肥,必要时用叶面喷肥。同时注意果树间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打药做到二者兼顾,全盘考虑。
    D.根据不同间作物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合理密植保证全苗,并确保成熟,并根据本地小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E.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块、不同树种、树龄及土壤地力状况选择间作模式(间作类型)不要一概而论。

    三、山区果园耕地高效立体种植几种最佳模式:

    一):果粮间作

    1.桃树—豌豆—大豆桃树—千斤谷

    2.苹果—谷子苹果—大豆

    3.板栗—大豆

    4.李子—花生李子—大豆

    5.梨树—甘薯

    二):果菜间作:

    1.水浇地:间作韭菜、菠菜、油菜等

    2.旱地:间作秋罗卜、茄子、辣椒等需水少的蔬菜

    三):果药间作

    可间作矮杆药材如柴胡、桔梗、板蓝根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