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蔬菜水果

牛蒡露地周年栽培需把七关

    一、品种质量关  宜选择单株产量高,根端丰圆,根皮裂纹少,肉质根长,毛根少,肉质柔软,香味佳,剥皮后变褐程度轻,并且早熟、抗病,不易抽墓的品种。如山田早生,白肌和柳川理想等品种。
    二、茬口安排关  在安阳地区牛蒡可进行春、夏、秋三茬栽培。
    春插秋收,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播后110天即7月上旬收获。单根重量高,有杈根,根形一般。
    夏播冬收,6月上中旬播种,播后150天左右即11月中下旬收获。单根重量低,但根形好,收获期集中,适宜冬季贮藏供应。
    秋播春收,上年8月初播种,翌年3月下旬收获,可以接续冬贮的牛蒡供应市场,是延长供应期的有效措施,但产量低,收获期较严格,迟收可能出现大量抽薹而造而损失。
    三、选地整地关  牛蒡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疏松壤土上种植。
    牛蒡要求中性土壤,抗旱不耐涝,忌连作,花生、地瓜、茄子、辣椒和根菜地上不宜种植。栽培上宜采用高垄大小行种植,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40厘来,在其上开沟,沟宽40-50厘米,深80-100厘米,沟壁垂直,挖沟时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2500-3000千克,磷酸二铵50-70千克,硫酸钾40-50千克,黑矾5千克,0.5千克苏化203或0.5千克辛硫磷,药、肥、土混匀。回填土时要打碎土块,沟填平后浇水沉实,在上起垄,垄高15厘米,垄顶50厘米,单行种植。
    四、培育出苗关  春季播种,要在播前3天,先将种子暴晒2-3天,再放入40-50℃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不断搅拌,如水温不够,对热水保持;捞出后放在25℃条件下催芽,当芽率达85%左右即3天后可播种,播后迅速覆盖地膜保温,出苗后及时破膜覆苗,并用碎土封平破口,分3次间苗3-4片叶时蹲苗,并按株距20-25厘米定苗。
    夏、早秋播种,由于气温较高,牛蒡种子外于休眠期,较难发芽。要在插前1天夜晚用凉水浸种12小时,第二天早上捞出洗净,控水、摊开晾至潮干,用湿布包好,放在25℃催芽4天,芽率达85%播种。播后注意田间遮荫,可采用田间播带叶的树枝或地面上覆盖一层麦糠措施,降低地温,防止烤苗,促进早出苗,苗全、苗旺,分3次间苗,注意田间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湿润,5-6叶时留壮苗,株距15-20厘米。
    五、防止歧根发生关  牛蒡种植宜选用土层深厚壤土栽培;施堆肥要充分腐熟,追施时施于苗株侧旁,以免与直根先端接触;适量施用化肥;幼苗期适时灌水,使土壤疏松;选用新的发芽势高的种子,可有效地避免歧根的产生。
    六、病虫害防治关  牛蒡生长期间主要害虫是蚜虫、棉铃虫和蛴螬。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或1%灭虫灵3000倍喷雾防治,棉铃虫可用5%棉铃宝1500倍或5%来福灵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蛴螬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麦麸,在傍晚撒于畦间进行防治。病害主要是立枯病和白粉病。特别是夏、秋种植,正值高温多雨,苗期易患立枯病,一般在牛蒡刚刚出苗,用20%抗枯宁400倍液润苗,2-3片叶喷20%抗枯宁400倍和40%多菌灵800倍;白粉病易发生在秋季9-10月,可用75%百菌清500-800倍或15%粉锈宁800-1000倍喷雾防治。
    七、适时收获关  牛蒡的采收标准为:根长60-80厘米,横径3厘米,无歧根。春播宜在7月上旬收获;夏播宜在11月上中旬收获;秋播宜在第二年3月下旬收完。采收时地面留50厘米长叶柄,割去地上剩余叶片,沿牛蒡垄的一侧挖30-40厘米,深60-90厘米沟,然后稍斜向上拔出,除去泥土,分级捆把,注意保鲜,上市销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