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蔬菜水果

乌塌菜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乌塌菜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 Makino var.rosularis Tsen et Lee)是十字花科不结球白菜的一个变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在华北和长江流域广泛栽培,因叶片中富含Vc被称为“维他命”菜,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1  品种资源
    乌塌菜在不同的季节选用适宜的品种,可基本实现周年生产。冬春栽培可选用冬性强晚抽薹品种;春季可选用冬性弱的品种;高温多雨季节可选用多抗性、适应性广的品种;秋冬栽培可选用耐低温的塌地型品种。目前在我国栽培较多的乌塌菜品种有以下几种。
    ①上海乌塌棵  上海著名的春节吉祥蔬菜,已有上百年栽培历史。株型塌地,植株矮,叶簇紧密,层层平卧。叶片近圆形,全缘略向外卷,深绿色,叶面有光泽,皱缩。叶柄浅绿色,扁平。较耐寒,经霜雪后品质更好,纤维少,柔嫩味甜。依植株大小及外形可分为3个品系:小八叶、中八叶、大八叶。以小八叶菊花心为最优,其品质柔嫩,菜心菊黄,每年春节远销香港。
    ②瓢儿菜  南京著名的地方品种。耐寒力较强,能耐-10~-8℃的低温。经霜雪后味更鲜美,株形美观,商品性好。其代表品种有菊花心瓢儿菜,依外叶颜色可分为两种:一种外叶深绿,心叶黄色,长成大株抱心,株型多高大,单产较高,较抗病,品种有六合菊花心;另一种外叶绿,心叶黄色,长成大株抱心,生长速度较快,单产较高,抗病性较差,如徐州菊花菜。此外,还有黑心瓢儿菜、普通瓢儿菜、高淳瓢儿菜等品种。
    ③安徽乌菜  安徽各地地方品种。该类品种繁多,其总体特性为:全株暗绿色,叶柄宽而短;叶片厚,叶面上有泡皱,刺毛;外叶塌地生长,心叶有不同程度的卷心倾向。该品种非常耐寒,在江淮之间,无论大株小株,皆能露地越冬。其代表品种有:黄心乌,有外叶10-20片,暗绿色,叶塌地,心叶成熟时变黄,有10-20层,卷为圆柱,紧实。单株重1kg左右,质嫩,十分美观,品质佳。黑心乌,植株较大,单株重1.5kg左右,成熟时心叶不变黄,品质较优。此外,还有宝塔乌、柴乌、白乌、麻乌等品种。
    2  栽培技术
    2.1  露地栽培
    ①栽培季节  北方冷凉地区,6月中下旬直播(或阳畦育苗移栽),8月上中旬收获;8月中旬直播,9月下旬-10月中旬收获。
    华北地区,5月上旬-6月上旬直播,6月下旬-7月中下旬收获;8月中下旬-9月上旬播种,10月上旬-11月上旬收获;9月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移植于阳畦,12月-翌年2月随时收获。
    长江流域,9月播种育苗,10月移栽,12月-翌年2月随时收获。
    ②播种育苗  a.苗床。育苗床应建在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壤土为佳。
    b.播种。一般用于籽播种,也可用清水浸泡1h后播种。播前苗床灌水,水渗下后,撒种,上覆1cm厚细土,稍加镇压,一般2-3天即可出苗。播种量秋季750-1000g/667m2;春播与夏播增至1500-2500g/667m2。
    c.育苗。出苗后及时灌水,一般每3-5天一水,保持地面湿润,勿使土壤干旱。在1-2片真叶时间第一次苗,苗距1.5-3.3cm。在3-4片真叶时间第二次苗,苗距6.6cm左右。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结合浇水追施腐熟人粪尿300-500kg/667m2。3-4片真叶时,结合浇水追施腐熟人粪尿500-667kg/667m2。苗期及时拔草。
    ③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  a.定植。在苗龄40-50天,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前茬收获后早清理田园,667m2施3000kg腐熟有机肥,深翻30cm,晒地。作成平畦,畦宽1.5-2.0m。定植时尽量少伤根系和叶片,以免造成伤口,诱发病害。早秋宜浅栽,以与幼苗原入土深度一致为度,深栽易发生烂心;晚秋宜稍深栽,可以提高抗寒力。在土质松软时,宜深栽,粘重土宜浅栽。一般情况下,第一片真叶应在地表以上为宜。定植密度为15-20cm见方。定植后立即浇水。
    b.定植后的管理。缓苗期,每1-2天一水,促进缓苗。缓苗后,生长前期在早秋气温高、蒸发量大的季节,应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充分满足乌塌菜生长发育需要。一般2-3天一水。10月中下旬-11月后,天气渐凉爽,土壤蒸发量渐小,可适当少浇水,但仍要保持土壤湿润。可由3-5天一水逐步减少到5-7天一水。
    缓苗后,结合浇水施腐熟人粪尿1次,500-733kg/667m2,也可追施尿素10-15kg/667m2。以后每15天追1次肥,每次施腐熟人粪尿1000kg/667m2,或尿素15kg/667m2,共追2-3次。采收前15-20天停止施肥。施肥的原则是幼株、天气干热时在早上或傍晚浇泼,用量较少,浓度较稀;天气冷凉湿润时采用行间条施,浓度较大,次数可少。
    ④采收  乌塌菜采收期因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消费需要而定。可以连续采收,在田间采大留小,一般移栽后50-60天即收获上市。
    2.2  越冬栽培
    华北地区乌塌菜越冬栽培时,由于上市期能从元旦前至春节前后,正值绿叶菜稀缺的淡季,经济效益很高,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①栽培时间及设施  华北地区可利用塑料大、中、小棚进行越冬栽培,于9月播种育苗,10月移栽,12月收获上市;利用日光温室栽培时,10月播种育苗,11月定植,翌年1月收获上市。
    ②育苗、利用塑料大、中、小棚进行越冬栽培时,育苗时期是9月,此期外界气温尚高,可在露地建床育苗,方法同露地栽培。
    利用日光温室栽培时,育苗播种期为10月。如果播种育苗较早,可用露地育苗法。如果育苗在10月下旬,幼苗生长后期外界温度较低时,应在日光温室等保护设施中建育苗床。
    育苗床建造及播种方法同露地育苗。在保护设施中育苗时,前期应加强通风降温。进入11月中下旬,随着外界气温下降,在白天逐渐减少通风口,夜间密闭塑料薄膜。尽量保持白天18-20℃,夜间10-12℃。防止25℃以上的高温造成幼苗徒长,降低定植后的抗寒力。
    ③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  利用保护设施进行越冬栽培时的定植期为10月中旬-11月下旬。此时外界气温逐渐降低,为提高定植成活率,应选晴暖天气,气温较高时定植。定植深度应稍深些,以土埋住第一片真叶以下为度。定植方法同露地栽培。
    定植后,根据外界气温情况,夜间扣严塑料薄膜保温,白天进行通风,保持设施内温度白天18-20℃,夜间10-15℃。白天勿使设施内超过25℃,以防降低产品质量。12月后,外界气温较低,应减少通风口,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防止降到0℃以下。
    定植后,土壤蒸发量较小,可适当少浇水,只要土壤能保持湿润,就不浇水。一般11月隔7-10天浇1次水,12月隔15-20天浇1次水。1月可不浇水。
    追肥宜用尿素,少用或不用人粪尿。1月因不浇水,即停止追肥。其他追肥同露地。
    ④采收  采收期因市场价格而定,只要市场需要,价格合理,即可采收上市。
    2.3  病虫害防治
    经常发生的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干烧心病等;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蚜虫、菜螟、黄条跳甲等。
    ①病毒病  可用高脂膜200-500倍液、83增抗剂原液的10倍液、病毒宁500倍液、20%病毒净400-600倍液或抗毒剂1号300-400倍液防治。上述药交叉使用,在苗期每7-10天1次,连喷3-4次。
    ②霜霉病  可用40%乙膦铝30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64%杀毒矾M8的500倍液、72.2%普力克600-1000倍液或大生M-45的400-600倍液防治。上述药剂轮流交替应用,每7-10天1次,连喷3-4次。
    ③软腐病  发病严重地,在根周围撒石灰粉,每667m2用量60kg,可防止病害流行。播种前,用菜丰宁B1拌种,每667m2用量0.1kg,或用种子重量1.5%的增产菌50ml拌种,可消灭种子及苗周围土壤中的病菌。发病初可用农抗120的150倍液、农用链霉素100mg/L液、新植霉素200mg/L、70%敌克松500-1000倍液、菜丰宁B1的80倍液,喷雾或灌根,每株250ml。
    ④虫害  及时喷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40%乐果1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倍液,每7天1次。还可用2.5%溴氰菊酯10-15ml/667m2、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抑太保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