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病害防治

结构调整呼唤新型农药

随着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农业对农药提出的新要求越来越多。但目前农药的变化明显滞后,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农业大棚的广泛使用,大棚中蔬菜的病害逐步加重,这就需要适宜大棚里使用的防治蔬菜、瓜类、果树和花卉病害的杀菌剂,但目前没有合适的品种。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除草剂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我国防除旱地杂草的旱地除草剂品种是较缺的。

  受气候变化、栽培方式和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病虫害已发生了新变化,一些发生较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害明显上升。如小麦黄萎病、丛萎病、腥黑穗病,玉米蚜虫、红蜘蛛、大小斑病,水稻稻秆潜蝇,稻水象甲,稻曲病、病毒病及各种经济作物上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等。一些新传入的检疫病虫在部分地区也时有发生,如美洲斑潜蝇在蔬菜产区,稻水象甲在东部沿海稻区等。这些都需要增加防治所需的对路的农药品种和数量。农业生产部门迫切需要农药生产企业开发一些针对新病虫害的农药品种,或者依据病虫害的变化,对传统农药品种做相应调整。但农药企业的变化明显滞后。

  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因为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因此各地限用、淘汰高毒农药的呼声日益高涨。甲胺磷已在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中被禁用,我国化工主管部门也已将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4个高毒农药品种的限量生产和淘汰计划排定。此外,部分长残效除草剂,如甲硫磷、绿磺磷等已在四川、江西、湖北、江苏等省受到限用和禁用。业内人士说,今后,对高毒农药的控制力度还会加大。但目前还缺乏合适的替代品种。

《南方农村报》2000/10/12王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