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
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
种拉丁名:Eucalyptus robusta Smith
属中文名:桉属
科中文名:桃金娘科
科拉丁名:Myrtaceae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
原产地 :澳大利亚
是否栽培:栽培
湖北分布:鹤峰,恩施,利川,巴东,秭归,兴山,武昌
国内分布:西南部,华南
国外分布:澳大利
【拼音名】 Dà Yè ān
【别名】 蚊仔树
【来源】 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以叶入药。全年可采,阴干备用。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5~15米,树皮粗糙,有槽纹,灰棕色至暗棕色,小枝浅红色。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革质,长8~18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浑圆且稍不对称,全缘,两面无毛,有透明腺点,揉之有香气,侧脉极多,细而明显,与中脉近成直角,沿边缘联为边脉,有叶柄,长0.6~1.2厘米。春季开白花,径达18毫米,4~12朵排成腋生或侧生的伞状花序,总梗有棱且呈压扁状,长约2.5厘米;萼管窄陀螺形或稍呈壶状,下部渐窄成柄;花瓣与萼片合生成一冒状体;雄蕊极多数,分离;子房下位。朔果为宿存萼管包被,呈倒卵状长椭圆形,长约1.2~1.5厘米,果瓣3~4长期粘合或迟裂。
【生境分布】 生于阳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我国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
【栽培】 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环境,耐寒和耐旱性较差。在山地土壤水分不足或瘠薄的地方,生长缓慢,并出现矮化现象。种子繁殖,春季或秋季于苗床撒播,盖细土2分左右,播后用松针、稻草或其他材料覆盖保湿。气温15~20℃,5、6天出苗。出苗后逐渐除去覆草。春播出苗后1~2个月,秋播经2~3个月,苗木高3、4寸左右移植。如发现地下害虫为害,可用0.5%六六六粉加肥土混拌后,在行间开沟施用,效果较好。
【化学成份】 鲜叶含挥发油(桉树油)约0.7%,油的主要成分为桉油精(cineole)、百里香酚(thymol)、古容薁(guajazulene,C15H18)、蓝桉醇(globulol,C16H26O)、松香芹酮(l-pinocarvon,C10H14O)。此外,尚含桉叶酸、苦味质、鞣质、树脂等。
【药理作用】 1、大叶桉抗菌力较强,抗菌谱亦广。大叶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八叠球菌、甲型链球菌、奈瑟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2、挥发油能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促进分泌物增加、稀释痰液,有祛痰作用。
3、用20%桉叶蒸馏液、供注射时皮肤消毒用,经临床试用有一定消毒效果。
4、用20%桉叶液洗涤伤口和代替呋喃西林纱布换药,效果良好。
5、其挥发油在体外,有强大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本品煎剂杀灭钩端螺旋体的效果较好。
6、大叶桉有降压作用。
【性味】 微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肠炎,痢疾,丝虫病;外用治烧烫伤,蜂窝织炎,乳腺炎,疖肿,丹毒,水田皮炎,皮肤湿疹,脚癣,皮肤消毒。
【用法用量】 3~5钱(鲜品0.5~1两),内服不宜过量;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附方】 1、感冒:鲜大叶桉4斤,桑叶3斤,煎2次,过滤,浓缩成流浸膏状,加入野菊花粉末1斤,搅匀,干燥,磨粉,加白糖适量装袋,每袋10克。每次1~2袋,每日1~2次,开水冲服。
2、丝虫病:新鲜连枝大叶桉叶3两,切细,加水3倍,小火煎3小时,去渣,再浓缩至60~100毫升。于晚上8时30分~10时1次服完,儿童酌减。
3、疖肿,皮肤溃疡:取大叶桉叶1份,加水3份,煎至剩下1/6溶液时过滤,再浓缩至滴水成珠为度,以3:1比例加凡士林调匀,外敷患处。
4、脓疱疮,湿疹:大叶桉叶、苦楝树皮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
5、用于皮肤消毒:20%大叶桉叶煎剂溶液。用于针灸及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前皮肤消毒。
6、防治水田皮炎:鲜大叶桉叶、鲜乌桕叶各10斤。捣烂加水到100斤,煎5小时,去渣浓缩成流浸膏8斤左右,加防腐剂备用。①预防:隔1~2日搽皮肤1次。②治疗:视病情而定,每日搽患部数次。
7、霉菌病:①肠道霉菌病:大叶桉叶、乌桕叶、鸭脚木叶、三叉苦叶各0.5~1两,水煎服,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②阴道霉菌病:将上述四味药各等量,加水适量煎成流浸膏。用药前先洗净患部,将药直接涂布阴道内,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科名:桃金娘科 Myrtaceae
属名:桉属 Eucalyptus
种拉丁名:Eucalyptus robusta Smith
属中文名:桉属
科中文名:桃金娘科
科拉丁名:Myrtaceae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
原产地 :澳大利亚
是否栽培:栽培
湖北分布:鹤峰,恩施,利川,巴东,秭归,兴山,武昌
国内分布:西南部,华南
国外分布:澳大利
【拼音名】 Dà Yè ān
【别名】 蚊仔树
【来源】 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以叶入药。全年可采,阴干备用。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5~15米,树皮粗糙,有槽纹,灰棕色至暗棕色,小枝浅红色。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革质,长8~18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浑圆且稍不对称,全缘,两面无毛,有透明腺点,揉之有香气,侧脉极多,细而明显,与中脉近成直角,沿边缘联为边脉,有叶柄,长0.6~1.2厘米。春季开白花,径达18毫米,4~12朵排成腋生或侧生的伞状花序,总梗有棱且呈压扁状,长约2.5厘米;萼管窄陀螺形或稍呈壶状,下部渐窄成柄;花瓣与萼片合生成一冒状体;雄蕊极多数,分离;子房下位。朔果为宿存萼管包被,呈倒卵状长椭圆形,长约1.2~1.5厘米,果瓣3~4长期粘合或迟裂。
【生境分布】 生于阳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我国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
【栽培】 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环境,耐寒和耐旱性较差。在山地土壤水分不足或瘠薄的地方,生长缓慢,并出现矮化现象。种子繁殖,春季或秋季于苗床撒播,盖细土2分左右,播后用松针、稻草或其他材料覆盖保湿。气温15~20℃,5、6天出苗。出苗后逐渐除去覆草。春播出苗后1~2个月,秋播经2~3个月,苗木高3、4寸左右移植。如发现地下害虫为害,可用0.5%六六六粉加肥土混拌后,在行间开沟施用,效果较好。
【化学成份】 鲜叶含挥发油(桉树油)约0.7%,油的主要成分为桉油精(cineole)、百里香酚(thymol)、古容薁(guajazulene,C15H18)、蓝桉醇(globulol,C16H26O)、松香芹酮(l-pinocarvon,C10H14O)。此外,尚含桉叶酸、苦味质、鞣质、树脂等。
【药理作用】 1、大叶桉抗菌力较强,抗菌谱亦广。大叶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八叠球菌、甲型链球菌、奈瑟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2、挥发油能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促进分泌物增加、稀释痰液,有祛痰作用。
3、用20%桉叶蒸馏液、供注射时皮肤消毒用,经临床试用有一定消毒效果。
4、用20%桉叶液洗涤伤口和代替呋喃西林纱布换药,效果良好。
5、其挥发油在体外,有强大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本品煎剂杀灭钩端螺旋体的效果较好。
6、大叶桉有降压作用。
【性味】 微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肠炎,痢疾,丝虫病;外用治烧烫伤,蜂窝织炎,乳腺炎,疖肿,丹毒,水田皮炎,皮肤湿疹,脚癣,皮肤消毒。
【用法用量】 3~5钱(鲜品0.5~1两),内服不宜过量;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附方】 1、感冒:鲜大叶桉4斤,桑叶3斤,煎2次,过滤,浓缩成流浸膏状,加入野菊花粉末1斤,搅匀,干燥,磨粉,加白糖适量装袋,每袋10克。每次1~2袋,每日1~2次,开水冲服。
2、丝虫病:新鲜连枝大叶桉叶3两,切细,加水3倍,小火煎3小时,去渣,再浓缩至60~100毫升。于晚上8时30分~10时1次服完,儿童酌减。
3、疖肿,皮肤溃疡:取大叶桉叶1份,加水3份,煎至剩下1/6溶液时过滤,再浓缩至滴水成珠为度,以3:1比例加凡士林调匀,外敷患处。
4、脓疱疮,湿疹:大叶桉叶、苦楝树皮各适量。煎水外洗,每日2次。
5、用于皮肤消毒:20%大叶桉叶煎剂溶液。用于针灸及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前皮肤消毒。
6、防治水田皮炎:鲜大叶桉叶、鲜乌桕叶各10斤。捣烂加水到100斤,煎5小时,去渣浓缩成流浸膏8斤左右,加防腐剂备用。①预防:隔1~2日搽皮肤1次。②治疗:视病情而定,每日搽患部数次。
7、霉菌病:①肠道霉菌病:大叶桉叶、乌桕叶、鸭脚木叶、三叉苦叶各0.5~1两,水煎服,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②阴道霉菌病:将上述四味药各等量,加水适量煎成流浸膏。用药前先洗净患部,将药直接涂布阴道内,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 濠碉紕鍋涚粔鑸垫櫠閸ф鐤惧Δ锕€鐏濋崢鎾煕韫囨挾肖闁哄苯鎳樺顒勫箥椤旂偓鎲搁梺浼欑秶閹凤拷 [04-07]
- 闂佺粯顨呴悧蹇涘箻閻撳寒娓荤€广儱娲ら埛鏍煕閵夘喖骞楃€殿喗瀵уḿ濠氬箯鐏炵偓鍤婇柣蹇曞仧閸嬫ḿ鎮柆宥呮闁规鍣ḿ姘舵煃閵夛附鐓涢柍褜鍓氬Λ渚€濡堕崸妤佸癄闊洦鎸搁弳顐も偓鐟版啞缁诲棝骞楅悜钘夋そ鐎光偓閳ь剟寮ㄨ椤繆绠涘顓熷殜 [04-07]
- 闂傚倸鐗婄敮鐔肺涚仦缁㈡畻婵☆垰鎼弬褔鏌涢弽銊у⒈闁绘挸鐖煎顒勬偋閸喓绋勯梺鍝勫€归悷锕併亹娴e湱鐟规繛鎴炵懄缁堕亶鎮橀悙闈涗户闁轰焦鎹囬幃褔鍩℃担鐟板瑎闂佽崵鍋涘Λ娆戞閵娾晛绀岄柡宥冨妽閻撯偓缂備焦宕樺▔鏇㈠磼閿燂拷 [04-07]
- 濠碉紕鍋涚粔鑸垫櫠閸ф鐒兼俊鐐插⒔閻愬﹤顭块懜鐢殿暡闁绘浜堕獮鈧憸搴ㄥ汲閿濆瑙﹂柛顐g箓閻庡鏌$€n偄濮堥柡渚囧櫍楠炴﹢骞嬮弬鍝勪壕婵犲﹤鎷嬮崕鎴濃槈閹炬剚妲归柣搴墴閸ㄦ儳鈹戦崨顖滎啍闂佺缈伴崐鏇烇耿鐎涙ɑ濯撮柟鎯х埣閸忓洭鏌i妸銉ヮ仹缂侀硸鍙冨畷鐘诲冀瑜忕槐锕傛偣娓氬﹥瀚� [04-07]
- 闂佸憡鏌i崝宥壦囬弻銉﹀亱闁宠桨绀佽ぐ娆撳级閳哄倻鈽夐悗鍨叀閺佸秴顫濋崜浣歌拫闁诲繒鍋犳ご鎼佀囬弻銉﹀亱闁宠 鍋撻柛姘槺閹叉宕ㄩ鐣岀毣闂佸憡甯掓晶搴♀枔閹达附鐒兼俊鐐插⒔閻愬﹤鈽夐幘铏崳闁轰焦鎹囬獮鈧ù锝呭建閹烘鍑犻柨鐕傛嫹 [04-07]
- 闂佺懓鐡ㄩ崝娆撳礂濮椻偓閹粙鎮㈤崫鍕ㄦ寘闂佸湱顣介崑鎾垛偓鐢靛閸旀牜浜稿┑瀣倞闁靛繈鍊栬闂侀潻璐熼崝宥壦囬弻銉﹀亱闁冲搫鍟埛鏍磼婢跺﹦肖闁哄拋鍋婂浠嬪箛椤忓棛鎲跨紓鍌欑閻°劎鈧灚妫冨鐢稿传閸曨偆鍘梺娲诲枟濮婂鍩為幒鎾垛枖妞ゆ挾鍋涚徊璺ㄢ偓鐢靛椤ㄥ鎹㈠Ο闂存勃闁跨噦鎷� [04-07]
- 闂侀潧妫楅敃锝囪姳椤栫偛纭€婵°倓绶″Σ濠氭偠濮樼厧浜愰柍褜鍓氬濠氬极閹捐绠戝ù锝夘棑閻熴垽鏌i姀銏犳灁濠⒀冩健瀹曠兘骞嶉钘夆偓鐐烘偡濞嗘瑧绉い鏇氬嵆婵″鈧綆浜滃В澶愭煟濡も偓閻楃偟妲愬┑鍫滄勃闁哄洨濮寸粻娑欎繆閻愯尙啸妞ゎ偓绠撻幃宕団偓锝庝簼缁傚洤顫楅崟顐e櫣濠殿噯鎷� [03-15]
- 濠电偛鏌岄崟顐ゅ搸婵炴垶鎸荤划灞界暦閿熺姵鐒鹃柕濞垮劚缁叉椽鏌e⿰鍕凡闁衡偓椤忓洢浜归柕蹇嬪焺濞肩娀鏌¢崒娑欑凡闁活偅锕㈤崹楣冨棘鐞涒€充壕闁哄倸鐏濆畷銉╂⒑閹绘帗鍞夊┑顔界墬閵堝湱鎷犻懠顒佸墤 [03-15]
- 大叶桉叶水浸提液成分分析
- 大叶桉叶中一个新的黄酮苷
- 大叶桉叶与海南蒲桃叶的叶形态-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
- 季节对大叶桉和柠檬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抑菌性研究
- 大叶桉精油对ESBLs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抑制作用及对质粒的消除作用
- 大叶桉挥发油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制及质粒消除作用
- 大叶桉桉叶提取物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体外杀虫作用
- 大叶桉叶制剂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 大叶桉的化学成分及UPLC指纹图谱研究
- 大叶桉煎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研究
- 大叶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大叶桉叶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 GC-MS对蓝桉果实及大叶桉果实挥发油成分研究
- 大叶桉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抗菌活性研究
- 一平浪煤矿林场大叶桉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 药用大叶桉叶有机成分分析
- 大叶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 大叶桉果实挥发油成分分析
- ICP-MS法测定广西不同地区大叶桉中重金属含量
- 大叶桉叶中没食子酸的提取研究
- 大叶桉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 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大叶桉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
- 大叶桉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 大叶桉叶提取物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大叶桉煎剂抗菌活性的研究
- 大叶桉煎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观察
- 五月艾、大叶桉提取物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研究
- 蓝桉和大叶桉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油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