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种拉丁名: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种别名 :直立黄芪、斜茎黄芪、麻豆秧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0一70厘米,全株被丁字形茸毛。主根粗长,侧根较多,主要分布于20—30厘米土层内,根幅达150厘米左右,根上着生褐色根瘤。茎直立或倾斜向上,丛生,分枝多,主茎不明显,一般10—25个。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27枚,长圆形,托叶膜质,卵形。总状花序,多数腋生,每个花序有小花17一79朵,花蓝色、紫色或蓝紫色,萼筒状5裂;花翼瓣和龙骨瓣短于旗瓣。荚果矩形,内含褐色种子十余粒(图65)。 染色体2n=16。 栽培沙打旺与野生直立黄芪相比,在外形上有很大差异。栽培种植株高达1.5—2米,飞枝叶茂盛,开花结子较 迟,因此,北方许多省区种子难以成热,不能天然更新,但是细胞染色体均为2n=16。根据山西农业大学的试验,栽培种属大型染色体,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野生种的2—3倍。野生种染色体很小,其长度几乎与栽培种的直径约相等。
地理分布:沙打旺在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江苏等省(区)都有野生种分布,并有多年栽培历史。目前栽培种已推广到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区,到1982年底,栽培面积近300万亩,在国外,苏联、日本、朝鲜等国也有野生种分布。
生态特征:沙打旺适应性较强;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层水分,故抗盐、抗旱。在风沙地区,特别在黄河故道上种植,一年后即可成苗,生长迅速,并超过杂草,还能固定流沙。沙打旺适于沙壤土上生长,以pH6.0—8.0最适宜。 沙打旺与温度的关系。根据宁夏盐池草原实验站的研究,沙打旺早春越冬芽从萌发到幼芽露出地面需7天左右,此时平均气温为4.9℃。茎、叶能忍受地表最低气温为-24.4℃和-30:0℃,而当年茎生芽可忍受最低气温为-13.9—-15.4℃,花蕾能忍受的最低温度值小于6.6℃,大于5.6℃,种子发芽下限温度为9.5~C左右,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5—24.5℃。沙打旺从萌发至50%左右种子成熟时,大约需要有效积温2440℃。在日平均气温22.0℃左右,相对湿度60%左右, 日照8小时,开花最多。沙打旺与水分的关系。根据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的试验,叶中含水量为74.8%,属中早生植物。生长速度与降水有密切关系,降水量多时生长速度快,特别在干旱地区十分明显,因各年降水量不同,生长高度也有明显差异。沙打旺怕水淹,在排水不良或积水的地方,易烂根死亡。苗期生长十分缓慢,出苗后半个月苗高不足1厘米,地下根已达4厘米,4年生沙打旺根深可达4—5米。在同样生长条件下,沙打旺的地上及地下部干物质产量均高于紫苜蓿(Medicagosativa)。根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试验,早春播种的沙打旺,出苗后105—117天现蕾,131—147天盛花;两年生以上的植株,返青后85—90天现蕾,115—120天盛花,由现蕾到第一朵小花开放需要24—35天,平均28天。每朵小花从开放到凋谢需要1—3天,平均2天。同一花序从第一朵小花开放到全花序开完花需要5—19天,平均8天,以后形成的花序,因温度不足,只有部分小花开放。两年以上的植株,第一个花序开始现花到第二个花序观花需要2—10天,平均5天.小花开后,只需要3.5—6.5天即可见荚。沙打旺为无限花序,早开花则早成熟,成熟天数少,晚开花则晚成熟,所需天数也多。如在沈阳,8月5日前开花者,需要25—26天成熟,8月9—11日开花者,需要30—32天成熟。而8月16—18日开花者,则需35—37天成熟。根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试验,从现蕾到种子脱落各生育阶段所需时间共55—60天,其中现蕾至开花工15—20天,开花至花落6—9天,花落至结荚2—3天,结荚至种子成熟25—30天,种子成熟至落粒3—5天。花序形成需20℃以上高温,在7一8月份平均气温达20℃以上时,种子均可成熟。农牧渔业部畜牧局根据全国各地试种情况及沙打旺各种子基地气象资料分析。沙打旺要求年平均气温8—15℃,年降水量300—500毫米,0℃以上积温3600—5000℃,生长期150天以上。凡是年平均气温低于lO℃,0℃以上积温低于3600℃,无霜期少于150天的地区,种子难以成熟或仅少量种子成熟。如陕西省吴旗县,种子难以成熟。而年平均气温10℃以上,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河南民权县、睢县、陕西渭南县等地,当年春播,秋季可收部分种子,一般亩产种子5—15公斤。大面积推广沙打旺只不过4—5年的时间,而推广如此之快,是由于沙打旺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1.是干旱地区的优质饲草:沙打旺营养生长期长,比同期播种的紫苜蓿营养期长1—1.5月。叶量丰富,占总重量的30—40%。营养期茎叶含粗蛋白质为主5%左右。据群众反映,干草的适口性优于青草。各地将沙打旺打浆、青贮、调制干草或加工干草粉等,供各种家畜饲用。 2.产量高:沙打旺植株高大粗壮,产草量高于一般牧草。河南的睢县、陕西的渭南县,亩产青草达5000公斤以上,陕西榆林县亩产青草900—1900公斤。甘肃黄羊镇,沙打旺生长第二年,生长期灌1次水,亩产青草6000—8000公斤,是干旱地区很有前途的一种牧草。 3.抗旱能力强:在吉林西部、内蒙古锡林浩特、青海西宁等地区,冬季严寒,冻土层深达1.5米左右,紫苜蓿和草木樨(Melilotussp.)某些品种常遭冻害,可是沙打旺受冻害较轻。在陕北榆林,1971年9月播种的沙打旺,在-30℃的低温下,越冬率较紫苜蓿和草木樨高80%以上。 4.抗风沙能力强:在风沙大的地区,沙打旺常常被沙埋,当埋以后,又能自行长出来,表现生命力较顽强。河南睢县草子场前身是林场,有沙荒地6000多亩,历来栽树不长,种粮不收。自从1979年改种沙打旺以后,效果十分明显。沙打旺播后当年能覆盖地面,使风来沙不起,水流沙不动,保持了水土。 5.是优质绿肥:沙打旺根瘤多,固氮能力强。河南睢县草子场在沙地上种沙打旺三年后,再在沙打旺行间种小麦(行距2--3米),亩产小麦250公斤,果树行间种沙打旺压绿肥后,相当于给每棵果树施0.75公斤尿素。陕西榆林县,在种过三年的沙打旺茬地种谷子,每亩打粮300公斤;而对照地每亩仅收100公斤。沙打旺的茎叶中含氮1.1—3.8%、磷0.15—0.36%、钾1.4—1.6%,每千斤鲜草中氮的含量,相当于硫酸铵8.5—28.5公斤。 6.保持水土,沙打旺茎叶繁茂,覆盖面积大,扎根快,生长迅速,是黄土高原理想的保持水土的植物。在陕西吴旗、志丹县飞播沙打旺的坟地上,大雨后土壤未受冲刷,当年播下的沙打旺可以覆盖地面50%左右,二、三年后可以覆盖地面30—90%。由于覆盖面积大,减少了冲刷地面的力量,保持了水土。 7.茎秆可作燃料:两年以上的沙打旺,茎秆粗壮,适口性较差,在缺少燃料的地方,群众将收过种子和叶子的茎秆作薪柴利用,增加了燃料来源。 8.种子小,吸水力强,发芽快,出苗齐:在气温30—35℃,水分充足时,播后第二天即可发芽,3—4天即可出苗,故适于干旱地区高温多雨时大面积飞播。
饲用价值:随着沙打旺种植面积的扩大,用作饲草的地方,渐增多。如嫩茎叶打浆喂猪,在沙打旺草地上放牧绵羊、山羊,收.割青干草冬季补饲,用沙打旺与禾草混合青贮等。凡是用沙打旺饲 养的家畜;膘肥、体壮,还未发现有异常现象,反刍家畜也未发生臌胀病。河南睢县草子场,种有大面积的沙打旺,并建立了半细毛羊专业队,饲养羊232只,南阳黄牛25头,每天除喂精料外,饲草以沙打旺为主,公牛犊平均日增重0.5公斤。 沙打旺花期长,花粉含糖丰富,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特别在秋季,百花凋零,而沙打旺的花仍十分繁盛,可供蜂群采集花粉。在河南唯县草子场1980—1981年,除本场养蜂120箱外,外来养蜂者达1320箱。沙打旺为蜂群源源不断地提供蜜源,蜂群为沙打旺传递花粉,增加种子产量。 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试验,沙打旺由苗期到盛花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由63%增加到79%,无氮浸出物(淀粉、糊精和糖类等)由45%减到35%,粗纤维则由18%增加到37%,霜后落叶时增至48%。其鲜草的化学成分如表65—1。 从各地多点试验及分析证明,沙打旺粗蛋白质含量在风干草中为14—17%,略低于紫苜蓿,幼嫩植株中粗蛋白质含量高于老化的植株。初花期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2.29%,仅低于苗期(13.36%),而高于营养期(11.2%)、现蕾期(10.31%)、盛花期(12.30%)和霜后落叶期(4.51%),霜后落叶期的粗蛋白质急剧下降,仅为盛花茎期前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在不同生长年限中(如表65—2),氨基酸总含量以第一年最高,达13%以上,二至七年的植株中,变化幅度为8—9.6%,接近草木樨含量(9.8%),而低于紫苜蓿。紫苜蓿第二年初花期氨基酸总量为12.22%。生长一年的沙打旺,从苗期到盛花期,植株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变化于2。7—3.6%之间(如表65—3),平均为2.38%,略低于紫苜蓿(3.05%)。因此沙打旺是干旱地区的一种好饲草,但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低于紫苜蓿。沙打旺的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消化能也低于紫苜蓿(表65—4)。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试验,沙打旺属低毒植物, 所含毒素为有机硝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畜禽消化道的代谢产物为3—硝基—1—丙醇和3—硝基丙酸,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转变血红蛋白为高价血红蛋白,使肌体运氧功能受阻,因而引起畜禽中毒。如试验将1.7毫克沙打旺叶粉喂小鸡,未引起中毒现象。喂入5.4毫升提取液(1毫升提取液等于1克干粉,下同),引起小鸡轻微中毒。喂入9毫升提取液,发生小鸡死亡。根据以上试验,认为沙打旺是低毒黄芪属植物,可作为饲料推广应用。
栽培要点: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试验,沙打旺属低毒植物,所含毒素为有机硝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畜禽消化道的代谢产物为3—硝基—1—丙醇和3—硝基丙酸,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转变血红蛋白为高价血红蛋白,使肌体运氧功能受阻,因而引起畜禽中毒。如试验将1.7毫克沙打旺叶粉喂小鸡,未引起中毒现象。喂入5.4毫升提取液(1毫升提取液等于1克干粉,下同),引起小鸡轻微中毒。喂入9毫升提取液,发生小鸡死亡。根据以上试验,认为沙打旺是低毒黄芪属植物,可作为饲料推广应用。 要适时播种。沙打旺苗期生长比较缓慢。早春播种,植株当年生长健壮,无霜期长的地区,当年还可收到种子。在于旱地区,适于雨季前播种,出苗率高,但当年不能结子。 飞机播种沙打旺,在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已有四年之久。在正常情况下,飞播沙打旺有苗面积可达40—50%,到第二年即可作为采草场。此种播祛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1.用种量少,速度快,成本低:飞播每亩播种量仅0.2公斤,飞播一架次可播种5000亩左右,大大降低用种量及飞播成本。 2.播下的种子分布较均匀:以每亩播种量按0.2公斤计算,飞播后每平方米可落种140—180粒,若每平方米成苗按10%计算,还可保存10株左右,实际上每平方米保存1—3株苗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3.种小易覆土:沙打旺种子细小,经风吹就可浅覆土,遇雨水易出苗。飞播后立即赶牛、羊群踩踏一遍,也可以达到覆土镇压的目的,出苗效果也较好。 4.覆盖地面大;沙打旺分枝多,生长第二年即可覆盖大地,减少地表蒸发和水土流失,绿化了裸地。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沙打旺适口性较差,家畜开始饲喂时,不采食,经习惯后才采食。将沙打旺调制成干草后,适口性较好。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和再生性均不如紫苜蓿。其次是沙打旺生育期较长,一般在180天以上,花期又长,因此常遇到早霜危害,种子不易成熟或仅少量成熟,平均每亩种子产量5一l0公斤左右,种子产量低,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再一点是沙打旺为无限花序,种子成熟很不一致,采种较困难。至于其低毒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沙打旺适口性较差,家畜开始饲喂时,不采食,经习惯后才采食。将沙打旺调制成干草后,适口性较好。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和再生性均不如紫苜蓿。其次是沙打旺生育期较长,一般在180天以上,花期又长,因此常遇到早霜危害,种子不易成熟或仅少量成熟,平均每亩种子产量5一l0公斤左右,种子产量低,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再一点是沙打旺为无限花序,种子成熟很不一致,采种较困难。至于其低毒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别名:直立黄芪、斜茎黄芪、麻豆秧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Astragalus
种拉丁名: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种别名 :直立黄芪、斜茎黄芪、麻豆秧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0一70厘米,全株被丁字形茸毛。主根粗长,侧根较多,主要分布于20—30厘米土层内,根幅达150厘米左右,根上着生褐色根瘤。茎直立或倾斜向上,丛生,分枝多,主茎不明显,一般10—25个。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27枚,长圆形,托叶膜质,卵形。总状花序,多数腋生,每个花序有小花17一79朵,花蓝色、紫色或蓝紫色,萼筒状5裂;花翼瓣和龙骨瓣短于旗瓣。荚果矩形,内含褐色种子十余粒(图65)。 染色体2n=16。 栽培沙打旺与野生直立黄芪相比,在外形上有很大差异。栽培种植株高达1.5—2米,飞枝叶茂盛,开花结子较 迟,因此,北方许多省区种子难以成热,不能天然更新,但是细胞染色体均为2n=16。根据山西农业大学的试验,栽培种属大型染色体,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野生种的2—3倍。野生种染色体很小,其长度几乎与栽培种的直径约相等。
地理分布:沙打旺在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江苏等省(区)都有野生种分布,并有多年栽培历史。目前栽培种已推广到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区,到1982年底,栽培面积近300万亩,在国外,苏联、日本、朝鲜等国也有野生种分布。
生态特征:沙打旺适应性较强;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层水分,故抗盐、抗旱。在风沙地区,特别在黄河故道上种植,一年后即可成苗,生长迅速,并超过杂草,还能固定流沙。沙打旺适于沙壤土上生长,以pH6.0—8.0最适宜。 沙打旺与温度的关系。根据宁夏盐池草原实验站的研究,沙打旺早春越冬芽从萌发到幼芽露出地面需7天左右,此时平均气温为4.9℃。茎、叶能忍受地表最低气温为-24.4℃和-30:0℃,而当年茎生芽可忍受最低气温为-13.9—-15.4℃,花蕾能忍受的最低温度值小于6.6℃,大于5.6℃,种子发芽下限温度为9.5~C左右,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5—24.5℃。沙打旺从萌发至50%左右种子成熟时,大约需要有效积温2440℃。在日平均气温22.0℃左右,相对湿度60%左右, 日照8小时,开花最多。沙打旺与水分的关系。根据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的试验,叶中含水量为74.8%,属中早生植物。生长速度与降水有密切关系,降水量多时生长速度快,特别在干旱地区十分明显,因各年降水量不同,生长高度也有明显差异。沙打旺怕水淹,在排水不良或积水的地方,易烂根死亡。苗期生长十分缓慢,出苗后半个月苗高不足1厘米,地下根已达4厘米,4年生沙打旺根深可达4—5米。在同样生长条件下,沙打旺的地上及地下部干物质产量均高于紫苜蓿(Medicagosativa)。根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试验,早春播种的沙打旺,出苗后105—117天现蕾,131—147天盛花;两年生以上的植株,返青后85—90天现蕾,115—120天盛花,由现蕾到第一朵小花开放需要24—35天,平均28天。每朵小花从开放到凋谢需要1—3天,平均2天。同一花序从第一朵小花开放到全花序开完花需要5—19天,平均8天,以后形成的花序,因温度不足,只有部分小花开放。两年以上的植株,第一个花序开始现花到第二个花序观花需要2—10天,平均5天.小花开后,只需要3.5—6.5天即可见荚。沙打旺为无限花序,早开花则早成熟,成熟天数少,晚开花则晚成熟,所需天数也多。如在沈阳,8月5日前开花者,需要25—26天成熟,8月9—11日开花者,需要30—32天成熟。而8月16—18日开花者,则需35—37天成熟。根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试验,从现蕾到种子脱落各生育阶段所需时间共55—60天,其中现蕾至开花工15—20天,开花至花落6—9天,花落至结荚2—3天,结荚至种子成熟25—30天,种子成熟至落粒3—5天。花序形成需20℃以上高温,在7一8月份平均气温达20℃以上时,种子均可成熟。农牧渔业部畜牧局根据全国各地试种情况及沙打旺各种子基地气象资料分析。沙打旺要求年平均气温8—15℃,年降水量300—500毫米,0℃以上积温3600—5000℃,生长期150天以上。凡是年平均气温低于lO℃,0℃以上积温低于3600℃,无霜期少于150天的地区,种子难以成熟或仅少量种子成熟。如陕西省吴旗县,种子难以成熟。而年平均气温10℃以上,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河南民权县、睢县、陕西渭南县等地,当年春播,秋季可收部分种子,一般亩产种子5—15公斤。大面积推广沙打旺只不过4—5年的时间,而推广如此之快,是由于沙打旺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1.是干旱地区的优质饲草:沙打旺营养生长期长,比同期播种的紫苜蓿营养期长1—1.5月。叶量丰富,占总重量的30—40%。营养期茎叶含粗蛋白质为主5%左右。据群众反映,干草的适口性优于青草。各地将沙打旺打浆、青贮、调制干草或加工干草粉等,供各种家畜饲用。 2.产量高:沙打旺植株高大粗壮,产草量高于一般牧草。河南的睢县、陕西的渭南县,亩产青草达5000公斤以上,陕西榆林县亩产青草900—1900公斤。甘肃黄羊镇,沙打旺生长第二年,生长期灌1次水,亩产青草6000—8000公斤,是干旱地区很有前途的一种牧草。 3.抗旱能力强:在吉林西部、内蒙古锡林浩特、青海西宁等地区,冬季严寒,冻土层深达1.5米左右,紫苜蓿和草木樨(Melilotussp.)某些品种常遭冻害,可是沙打旺受冻害较轻。在陕北榆林,1971年9月播种的沙打旺,在-30℃的低温下,越冬率较紫苜蓿和草木樨高80%以上。 4.抗风沙能力强:在风沙大的地区,沙打旺常常被沙埋,当埋以后,又能自行长出来,表现生命力较顽强。河南睢县草子场前身是林场,有沙荒地6000多亩,历来栽树不长,种粮不收。自从1979年改种沙打旺以后,效果十分明显。沙打旺播后当年能覆盖地面,使风来沙不起,水流沙不动,保持了水土。 5.是优质绿肥:沙打旺根瘤多,固氮能力强。河南睢县草子场在沙地上种沙打旺三年后,再在沙打旺行间种小麦(行距2--3米),亩产小麦250公斤,果树行间种沙打旺压绿肥后,相当于给每棵果树施0.75公斤尿素。陕西榆林县,在种过三年的沙打旺茬地种谷子,每亩打粮300公斤;而对照地每亩仅收100公斤。沙打旺的茎叶中含氮1.1—3.8%、磷0.15—0.36%、钾1.4—1.6%,每千斤鲜草中氮的含量,相当于硫酸铵8.5—28.5公斤。 6.保持水土,沙打旺茎叶繁茂,覆盖面积大,扎根快,生长迅速,是黄土高原理想的保持水土的植物。在陕西吴旗、志丹县飞播沙打旺的坟地上,大雨后土壤未受冲刷,当年播下的沙打旺可以覆盖地面50%左右,二、三年后可以覆盖地面30—90%。由于覆盖面积大,减少了冲刷地面的力量,保持了水土。 7.茎秆可作燃料:两年以上的沙打旺,茎秆粗壮,适口性较差,在缺少燃料的地方,群众将收过种子和叶子的茎秆作薪柴利用,增加了燃料来源。 8.种子小,吸水力强,发芽快,出苗齐:在气温30—35℃,水分充足时,播后第二天即可发芽,3—4天即可出苗,故适于干旱地区高温多雨时大面积飞播。
饲用价值:随着沙打旺种植面积的扩大,用作饲草的地方,渐增多。如嫩茎叶打浆喂猪,在沙打旺草地上放牧绵羊、山羊,收.割青干草冬季补饲,用沙打旺与禾草混合青贮等。凡是用沙打旺饲 养的家畜;膘肥、体壮,还未发现有异常现象,反刍家畜也未发生臌胀病。河南睢县草子场,种有大面积的沙打旺,并建立了半细毛羊专业队,饲养羊232只,南阳黄牛25头,每天除喂精料外,饲草以沙打旺为主,公牛犊平均日增重0.5公斤。 沙打旺花期长,花粉含糖丰富,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特别在秋季,百花凋零,而沙打旺的花仍十分繁盛,可供蜂群采集花粉。在河南唯县草子场1980—1981年,除本场养蜂120箱外,外来养蜂者达1320箱。沙打旺为蜂群源源不断地提供蜜源,蜂群为沙打旺传递花粉,增加种子产量。 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试验,沙打旺由苗期到盛花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由63%增加到79%,无氮浸出物(淀粉、糊精和糖类等)由45%减到35%,粗纤维则由18%增加到37%,霜后落叶时增至48%。其鲜草的化学成分如表65—1。 从各地多点试验及分析证明,沙打旺粗蛋白质含量在风干草中为14—17%,略低于紫苜蓿,幼嫩植株中粗蛋白质含量高于老化的植株。初花期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2.29%,仅低于苗期(13.36%),而高于营养期(11.2%)、现蕾期(10.31%)、盛花期(12.30%)和霜后落叶期(4.51%),霜后落叶期的粗蛋白质急剧下降,仅为盛花茎期前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在不同生长年限中(如表65—2),氨基酸总含量以第一年最高,达13%以上,二至七年的植株中,变化幅度为8—9.6%,接近草木樨含量(9.8%),而低于紫苜蓿。紫苜蓿第二年初花期氨基酸总量为12.22%。生长一年的沙打旺,从苗期到盛花期,植株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变化于2。7—3.6%之间(如表65—3),平均为2.38%,略低于紫苜蓿(3.05%)。因此沙打旺是干旱地区的一种好饲草,但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低于紫苜蓿。沙打旺的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消化能也低于紫苜蓿(表65—4)。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试验,沙打旺属低毒植物, 所含毒素为有机硝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畜禽消化道的代谢产物为3—硝基—1—丙醇和3—硝基丙酸,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转变血红蛋白为高价血红蛋白,使肌体运氧功能受阻,因而引起畜禽中毒。如试验将1.7毫克沙打旺叶粉喂小鸡,未引起中毒现象。喂入5.4毫升提取液(1毫升提取液等于1克干粉,下同),引起小鸡轻微中毒。喂入9毫升提取液,发生小鸡死亡。根据以上试验,认为沙打旺是低毒黄芪属植物,可作为饲料推广应用。
栽培要点: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试验,沙打旺属低毒植物,所含毒素为有机硝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畜禽消化道的代谢产物为3—硝基—1—丙醇和3—硝基丙酸,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转变血红蛋白为高价血红蛋白,使肌体运氧功能受阻,因而引起畜禽中毒。如试验将1.7毫克沙打旺叶粉喂小鸡,未引起中毒现象。喂入5.4毫升提取液(1毫升提取液等于1克干粉,下同),引起小鸡轻微中毒。喂入9毫升提取液,发生小鸡死亡。根据以上试验,认为沙打旺是低毒黄芪属植物,可作为饲料推广应用。 要适时播种。沙打旺苗期生长比较缓慢。早春播种,植株当年生长健壮,无霜期长的地区,当年还可收到种子。在于旱地区,适于雨季前播种,出苗率高,但当年不能结子。 飞机播种沙打旺,在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已有四年之久。在正常情况下,飞播沙打旺有苗面积可达40—50%,到第二年即可作为采草场。此种播祛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1.用种量少,速度快,成本低:飞播每亩播种量仅0.2公斤,飞播一架次可播种5000亩左右,大大降低用种量及飞播成本。 2.播下的种子分布较均匀:以每亩播种量按0.2公斤计算,飞播后每平方米可落种140—180粒,若每平方米成苗按10%计算,还可保存10株左右,实际上每平方米保存1—3株苗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3.种小易覆土:沙打旺种子细小,经风吹就可浅覆土,遇雨水易出苗。飞播后立即赶牛、羊群踩踏一遍,也可以达到覆土镇压的目的,出苗效果也较好。 4.覆盖地面大;沙打旺分枝多,生长第二年即可覆盖大地,减少地表蒸发和水土流失,绿化了裸地。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沙打旺适口性较差,家畜开始饲喂时,不采食,经习惯后才采食。将沙打旺调制成干草后,适口性较好。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和再生性均不如紫苜蓿。其次是沙打旺生育期较长,一般在180天以上,花期又长,因此常遇到早霜危害,种子不易成熟或仅少量成熟,平均每亩种子产量5一l0公斤左右,种子产量低,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再一点是沙打旺为无限花序,种子成熟很不一致,采种较困难。至于其低毒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沙打旺适口性较差,家畜开始饲喂时,不采食,经习惯后才采食。将沙打旺调制成干草后,适口性较好。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和再生性均不如紫苜蓿。其次是沙打旺生育期较长,一般在180天以上,花期又长,因此常遇到早霜危害,种子不易成熟或仅少量成熟,平均每亩种子产量5一l0公斤左右,种子产量低,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再一点是沙打旺为无限花序,种子成熟很不一致,采种较困难。至于其低毒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 渭北旱塬苜蓿和沙打旺生产力对种间竞争的响应
- 施肥对沙打旺根系提水及土壤养分活性的影响
- 水分胁迫下AM真菌对沙打旺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
- 培养基成分对沙打旺组培根生长及分泌物的影响研究
- 小扁豆根腐病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对紫花苜蓿、红豆草和沙打旺的致病性研究
- 飞播沙打旺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环境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 沙打旺生物量及营养物质形成规律的研究
- 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竞争生长
-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果一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 毛乌素沙地沙打旺根围AM真菌的空间分布
- 沙打旺组培根对其它作物种的生长干扰
- 内蒙古露天煤矿区回填土壤具生态适应能力丛枝菌根真菌的筛选
- 培养基组分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组培根增殖的影响及其培养滤液提取物的化感活性
- PEG引发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种子的生理生态效应
- ~(60)Co γ射线对沙打旺细胞遗传学效应和M_2性状变异的影响
- 黄土塬区3种豆科牧草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利用研究
- 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对黄土丘陵区台田土壤培肥效果的比较研究
- 沙打旺根系提水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外源H2O2对沙打旺抗黄矮根腐病的影响
- 沙打旺黄矮根腐病在我国北方5省区的分布与危害
- 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
- 灌溉与密度对沙打旺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苜蓿和沙打旺苗期需水及其根冠比
- 沙打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 沙打旺与鹰咀紫云英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
- 科尔沁沙地沙打旺草地衰退规律与恢复技术研究
- 沙打旺组织培养中脱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细胞核的动态变化
- 沙打旺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 野生与栽培型沙打旺品质性状比较
- 盐碱草地不同改良措施对沙打旺氮代谢的影响
- 黄土丘陵区仁用杏园不宜间作沙打
- 药用植物提取液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
- 内蒙古主要豆科牧草传粉蜜蜂种类及其传粉行为
- 遮阴对4种豆科牧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 黄土丘陵区沙打旺草地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
- 豆科牧草沙打旺抗乙硫氨酸变异系筛选
- 沙打旺和白沙蒿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
- 沙打旺根腐病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 密度对三种豆科牧草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加强小冠花与沙打旺栽培利用研究的意见
- 小冠花的利用价值
- 有发展前途的新草种——山野豌豆
- 沙打旺、红豆草和野火球外植体一次培养再生植株
- 碱茅等几种牧草耐盐耐碱性的研究
- 无芒雀麦单播和与沙打旺带状间作下的生产力与土壤水分比较研究
- 西伯利亚山莴苣的栽培与饲用
- 三种豆科牧草种子在萌发阶段对盐渍环境的生理适应及主要离子调控
- 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竞争生长
- 遮阴对5种豆科牧草形态和生理指标影响的初探
- 沙打旺与苜蓿属间体细胞杂交
- 小冠花接种根瘤菌试验报告
- 绿肥小冠花与土壤肥力
- 沙打旺、苜蓿和小冠花~(14)C光合产物的转移及分配的研究
- 值得推广的多用途植物——小冠花
- 小冠花的生产及其利用
- 小冠花牧草的生产及利用
- 水土保持优良草种——多变小冠花
- 沙打旺叶粉、小冠花茎叶粉的肉鸡饲养效果和毒性观察
- 沙苑子及其伪品紫苜蓿子和沙打旺子的鉴别
- 鸡眼草的生态学特性及其栽培利用前途
- 新的水土保持作物──多年生香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