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湖南稷子Echinochloa crusgalii(L.) Beauv var.frumentacea (Roxb.)W.F.Wight

湖南稷子Echinochloa crusgalii(L.) Beauv var.frumentacea (Roxb.)W.F.Wight

别名:糁子、家稗

科名:禾本科 Gramineae

Echinochloa

种中文名:湖南稷子
种拉丁名:Echinochloa crusgalii(L.) Beauv var.frumentacea (Roxb.)W.F.Wight
种别名  :糁子、家稗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根系发达,根幅30—120cm,主要分布在30cm的土层内。秆直立或基部膝曲而略斜升,高90—250cm,粗壮,径0.8—1.5cm,具8—11节。叶鞘疏松,光滑,无毛,多数短于节间,叶舌叶耳缺,叶片宽条形,长20—60cm,宽1.5—3.5cm,边缘具细齿或微呈波状。圆锥花序直立,或成熟时稍向下弯,长12—18cm,主轴粗壮具条棱,棱边粗糙至被短硬毛或疏生刺状疣毛,分枝密集,小穗密集排列于小穗轴的一侧,单生或不规则簇生,初为黄绿色,成熟后呈黄褐色,上部花两性,下部单性或退化,宽卵形,长3—4mm,第一颖宽三角形,长约为小穗的1/3具5脉,被较多的短硬毛,第二颖稍短于小穗,具5脉,脉上具刺状疣毛,脉间被短硬毛,第一外稃上部具5脉或7脉,先端无芒或具小尖头,第一花内稃与其外稃近等长,薄膜质,具2脊。谷粒椭圆形或宽卵形,长约4mm,浅灰色或深灰色,平滑光亮,微露出第二颖外。千粒重3.8—4.3g(图3)。细胞染色体:2n=4x=36; 2n=6x=54。
地理分布:原产于印度西北部。热带非洲、印度、东南亚、日本、朝鲜作为食用作物或饲料作物栽培。澳大利亚、北美国家作为饲料作物也已引入各自国家。在我国有不少的变种、晶系或生态型,在云南下关洱海边发现有野生种。在东北、华北、西北有小面积人工栽培。宁夏曾培育出海子1号湖南稷子,已在本区和邻近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生态特征:湖南稷子属喜温湿中生陛短日照植物。在云南昆明地区栽植,播种至出苗需10—15天,出苗至抽穗93—101天,抽穗至成熟32—42天,生育期136—158天,其间需≥10~(2有效积温1410℃。在宁夏黄灌区栽培,播种至出苗需15—2l天,出苗至抽穗50—97天,抽穗至成热35—44天,生育期132—139天,需≥10tC的有效积温1455℃。在宁夏南部海拔1700m以上的黄土丘陵及六盘山地区种子不能成熟,只能作为青刈作物栽培(表8一1)。湖南稷子苗期生长较慢,进入拔节期即日均温在20℃以上时,生长速度加快。据宁夏平罗县草原站资料,出苗至拔节,日平均生长高度只有1.4cm,而拔节至抽穗,平均日生长高度2.7cm,干物质积累33.8g/日/m2。云南昆明地区营养生长盛期,日平均生长高度2.7cm,干物质积累47.3g/日/m2。湖南稷子分蘖力较强,在栽培条件下,一般分蘖1—4个,在疏植水肥条件较好的地上,分蘖数可达10一20个。在宁夏黄灌区的分蘖动态是:5月5日出苗,5月25日开始分蘖,6月初至6月底进入分蘖高峰,平均每3天可长出一个新芽。7月初进入拔节期之 后,分蘖速度减慢或停止,植株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分蘖成穗率一 般较高,达80%左右。湖南稷子的再生性较弱。据宁夏青铜峡市草原站观测,拔节前刈割,再生草占总产量的57%,孕穗期刈割,再生草占总产量的18.9%,抽穗期刈割,基本上收不到再生草,孕穗期刈割再生草的 产量随留茬高度的增高而增加,但原生草产量则相反,最后两茬草 的产量还不及不留茬一茬草的产量。产量的高峰期出现的抽穗盛期。湖南稷子抗倒伏能力强,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管理得当,一般很少发现倒伏。结实率一般不高,仅占小穗数的44.3%,故秕粒较 多,但单穗粒数还是较多的。据测定,宁夏的海子1号湖南稷子主穗粒数1741—2864,穗粒重7.1一11.6g。种子落粒性弱,无明显 的后熟休眠性。种子发芽最适温度20—30℃,尤以25—28℃最佳。湖南稷子对气候的适应范围广,从云南的下关到西北黄土高原及华北、东北均有种植。在云南昆明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7.7℃,年 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4℃,湖南稷子个别植株还可越年生,或从前 一年地上部枯死的茎秆基部萌生新芽,形成新枝。对土壤要求不 严,从南方的红壤、黄壤到北方的灰钙土、黑垆土、黑土、盐碱土 等都可种植。湖南稷子的抗逆性较强。据宁夏观察,它的幼苗春季能耐零下3—6℃的低温,幼苗及成株在夏季气温33—36℃的条件下无不良反应,在黄灌区旱地能获得高产,在低洼积水地和水田地也能正常生长。另外,耐盐碱性也较强,在0—20cm土壤全盐含量0.28—0.35%的盐碱地上能正常生长,株高达2m左右,亩产鲜草达3000—4500kg,种子200—300kg,在全盐含量0.5—0.6%的盐碱地上,保苗率达30%左右,株高100—150cm,亩产鲜草2000kg左右,种子100kg,耐盐性能强于苏丹草。
饲用价值:湖南稷子属良等上繁性高大禾草。青饲、调制干草、青贮均可,无异味,马、牛、羊、兔、鱼喜食,但据Haaley (1969)报道,株高在60cm之前饲喂绵羊,可导致绵羊出现光敏性失调症(Photosensitivith isorders),羔羊较成年羊更甚,然而作用多半是原发性的,持续时间不长。湖南稷子为一年生高产草种,在云南昆明地区水肥条件一般的旱作地上,孕穗期刈割,亩产鲜草69701kg (折合干草1394.1kg),在水肥条件好的旱作地上,亩产鲜草8000—9000kg (折合干草1600—1800kg)。在宁夏黄灌区水肥条件较好的地上,抽穗期刈割,亩产鲜草4260kg (折合干草1103kg),高产田可达6500kg 以上(折合干草1683kg),在宁夏干旱地区,亩产鲜草723kg (折合干草187kg),比当地草谷子增产1倍以上,在六盘山湿润地区,亩产鲜草2568kg (折合干草676kg),比当地燕麦增产54%。黄灌区麦收后复种,年均每亩还可收2560—3600kg 鲜草 干草932kg)。在黄灌区年均亩产种子300kg左右,高产田达403kg,为高产草料兼用作物。湖南稷子的茎叶比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微量元素及营养价值分别见表8——2、8——3、8——4、8——5、8——6、8——7、8——8。
栽培要点:湖南稷子对土壤要求不严,早作、水浇地、水湿低洼地及盐碱地均可种植。南方红壤、黄壤地要破垡使土块细碎,北 方整地应以保墒为中心,耙耱镇压结合,使表土上松下实,以利出 苗。湖南稷子种子秕粒较多,播前风选,可提高种子净度。湖南稷子收种子,则以春播为佳。云南昆明地区5月下旬雨季 到来时播种,宁夏黄灌区4月中旬前后播种。如用作青刈栽培,播 期要求不严,可根据土地利用情况,春播或夏播均可,北方麦收后 复种应尽量抢时间向前赶,否则对产量影响较大。湖南稷子的千粒 重3.8—4.3g,每kg种子有23—26万粒,收草田每亩播1kg种子足够,收种田0.5kg较为适宜。据宁夏试验,在黄灌区中等肥力条件下,收草田每亩6万苗,收种田每亩3万苗6万穗即可,收草田为了提高饲草蛋白质产量,可与毛苕子 (Vicia Villosa)、箭箐豌豆(V.sativa) 白花草木樨 Melilotus albus) 等豆科牧草混 种。播种行距收草田为16—20cm,收种田30—35cm,播种深度 2—3cm。旱地播后镇压是抓苗的关键。湖南稷子苗期应除草一次,收种田在分蘖前应进行间苗定苗。产量的高低与水肥条件十分密切,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于分蘖、拔节时结合灌水应各追施一次氮肥,每次施尿素10—15kg,收再生草者刈割之后,再追施肥一次,收种田孕穗灌浆时应注意浇一次 水。湖南稷子再生力较弱,在齐穗时1次性收割产草量最高,用于青饲者可于孕穗期齐地面刈割。抽穗前留高茬刈割虽能收到一定的再生草,但留高茬损失的产草量要比再生草产量多。为了有计划地供应青饲料,可分期分批播种。湖南梭子种子成熟时茎叶仍呈绿色,应于三分之二以上的穗子转黄时收获为宜。为了减轻麻雀危害,进入灌浆期应采取措施驱赶麻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