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地三叶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

地三叶草Trifolium subterraneum L.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Trifolium

种中文名:地三叶草
种拉丁名:Trifolium subterraneum L.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形态特征:地三叶草为豆科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茸毛。直根,根系较浅,须根发达。茎细长匍匐,长 60-130cm。三出复叶,具长叶柄,小叶心脏形,无柄,两面多茸毛,有的品种小叶正面有白色或棕色斑纹。托叶较大,卵圆形,半膜质。花序腋生,花梗长20一30cm,顶端下垂,上面着生4--6朵白色小花,花序顶端有20-30个锚状钩爪,每个爪有4-6个分枝,受精后钩爪下弯,反卷把荚果固成一个刺球钻入土中。荚果,内含。一2粒种子。种子较大,肾形或椭圆形,黑色或紫黑色(图66)。
地理分布:地三叶草原产于西欧和南欧。现在广泛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及北非、澳大利亚。 我国的湖南、青岛、新疆等地开始引种栽培。
生态特征:地三叶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炎热。适于在年降雨量700mm地区生长。晚秋播种的地三叶草,秋、冬生长,翌春开花结荚,到高温干旱的夏季到来时,植株死亡。刺状球果能机械地钻入地下越夏,秋季雨后萌发。夏季凉爽雨量充沛的地区,也可春播,如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山种羊场,春季播种。苗期虽然生长缓慢,但到7-8月份生长迅速,9月底降雪,雪融后地三叶草仍保持青绿,亩产鲜草3500kg。湖南城步县南山牧场,4月播种,夏季生长良好,12月份种子成熟。北京地区,3月播种,7月种子成熟,长势不好,种子和育草产量都很低。地三叶草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喜弱酸轻质壤上。耐酸性贫瘠土壤。在充足的磷肥、钾肥及钼、锌、钴等微量元素的土壤中产量高,品质好。地三叶草在国外已育成很多品系的栽培品种,澳大利亚就有14个品种,90多个品系,我国已引种10多个品种,其中广西的Cr-Clare亩产鲜草 5050kg,湖南城步县引种的Mt.Barker有早、中、晚熟三种类型,表现也较好。地三叶草具有发达的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但其根瘤的品系与红三叶草、自三叶草不同,在接种根瘤时要予以注意。
饲用价值:地三叶草蛋白质含量高,茎叶柔嫩多计,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均喜食。但是,地三叶草含有雌性激素,若在以地三叶草为主的放牧场长期放牧,易发生母羊不孕、难产甚至死亡。不同品种的地三叶草雌性激素含量差别很大。地三叶草可放牧,也可育用,调制干草。当草丛高20-30cm时即可利用。若收获种子,在开花后应停止放牧。部分种子自然落粒,可形成再生植被,因此,地三叶草草场,可利用多年。据广西畜牧所分析,地三叶草鲜草含粗蛋白质21.8%(表66).干物质中含总能17.04MJ/kg,消化能(猪11.77MJ/kg,代谢 能(鸡)7.16MJ/kg,可消化粗蛋白质(猪)151g/kg。
栽培要点:地三叶草对磷钾肥敏感,播种前应施磷钾为底肥。根瘤菌拌种。整地要精细。播种期以秋季为宜。地三叶草的种子较大,千粒重 7.1g。播种量 4-6kg/亩,覆土 3-4cm,播后镇压,出苗后,要防除杂草及病虫害,刈割或放牧民 要及时施肥、灌水。刈割两次。亩产鲜草 3000-4000kg.地三叶草种子埋藏在土壤中,收获困难,澳大利亚采用气动真空机收获,每亩可收种于30一50k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