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齿叶矮冷水花Pilea peploides (Gaudich.) Hook. et Arn. var. major Wedd.

齿叶矮冷水花Pilea peploides (Gaudich.) Hook. et Arn. var. major Wedd.

别名:矮冷水花;矮冷水麻;荸艾冷水花;荸艾叶冷水花;齿叶矮冷水麻;齿叶冷水花;地油子;虎牙草;水下拉;水苋菜;苔水花;

科名:荨麻科 Urticaceae

属名:冷水花属 Pilea

《中国植物志》第23(2)卷150页
  80b. 齿叶矮冷水花(植物研究)(变种)苔水花(浙江),地油子(福建北部),矮冷水麻(台湾植物志),水苋菜(湖南江华),荸艾冷水花(广西植物名录),水下拉、虎牙草(广西昭平、全县)图版33: 1-3
  P. peploides (Gaudich.) Hook. et Arn. var. major Wedd. in DC. Prodr. 16(1): 109. 1869; C. J. Chen in Bull. Bot. Res. (Harbin) 2 (3): 115.1982; 安徽植物志 2: 120,图386, 1986;贵州植物志 4: 34, 图12 (6-10). 1989.——P. peplozdes auct. non (Gaudich.) Hook. et Arn.: Hance in Journ. Bot. 12: 262. 1874; Dunn et Tutch. in Kew Bull. add. ser. 10: 298. 1912; Gagnep.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5: 884. 1927; Hand.-Mazz. Symb. Sin. 7: 141. 1929; Kudo et Masamune in Ann. Rep. Taihoku Bot. Gard. 2: 33. 1952; Chien in Contr. Biol. Lab. Sci. Soc. China 9: 263. 1934; Liu, Sasaki et Keng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8: 289.1955;东北草本植物志 2: 10. 1959, p. p.;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512, 图1023. 1972, P. P. ;湖北植物志 1: 66, 图213. 1976; T. S. Liu et W. D. Huang in Li, Fl. Taiwan 2: 212, pl. 270. 1976;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补编 1: 175. 1982, p. p.; Grierson et Long, Fl. Bhutan 1 (1): 115. 1983.
  植物高5-30厘米,多分枝或几乎不分枝;叶菱状扁圆形、菱状圆形、有时近圆形或扇形,长(-7) 10-21毫米,宽(-7) 11-23毫米,先端圆形或钝,基部钝或近圆形,有时宽楔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有明显或不明显浅牙齿,稀波状或全缘,二级脉在背面较明显;花序几乎无梗,呈簇生状,或具较短的花序梗,呈伞房状;雌花被片2枚;瘦果熟时深褐色,表面常有稀疏的细刺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5-7月。
  产安徽、台湾、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和广西。生于山坡路边湿处或林下阴湿处石上,海拔150-1300米。夏威夷群岛、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印度北部和锡金有分布。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和祛瘀止痛之效。华东地区农村常用来治蛇咬伤。
  本变种自1869年由H. A. Weddell建立以来,一直未引起人们重视,也未得到公开承认,许多学者把它鉴定作P. peploides Hook. et Arn.。我们检查了产于我国的本种植物大量标本后,发现存在有二类型:长江以北的本种植物,叶常全缘或波状,花序具较长的梗,果实光滑,这正是原变种的特征;长江以南的本种植物,茎分枝较多,叶边缘在中部以上常有小浅牙齿,花序近无梗或具较短的梗,果实熟时常有稀疏的细疣点,且分布区又较集中,这显然是与分布较北的一群不同的另一类群植物。
种中文名:齿叶矮冷水花
种拉丁名:Pilea peploides (Gaudich.) Hook. et Arn. var. major Wedd.
科中文名:荨麻科
科拉丁名:Urticaceae
属中文名:冷水花属
属拉丁名:Pilea
国内分布:产安徽,台湾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和广西。
国外分布:夏威夷群岛,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印度北部和锡金有分布。

【药 名】:齿叶矮冷水花

【拼 音】:CHIYEAILENGSHUIHUA

【来 源】:为荨麻科植物齿叶矮冷水花的全草。

【功 效】:解毒止痛。

【主 治】:用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虫蛇咬伤。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5克。

【别 名】:地油子、蚯蚓草(《福建药物志》)、矮冷水麻(《台湾植物志》)、苔水花、透明草(《浙江药用植物志》)、水下拉、虎牙草(《广西昭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贵州。

【拉丁名】:Pilea peploides (Gaud. ) Hook et Arn Var Major Wedd.

【考 证】:始载于《东北林学院:植物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