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兰Cypripedium calceolus Linn.
杓兰Cypripedium calceolus Linn.
4.杓兰(东北植物检索表)
Cypripedium calceolus L. , Sp. Pl. ed. 1, 2: 951. 1753; Maxim. , Prim. Fl. Amur. 270. 1859; Rolfe in J. Linn. Soc. Bot. 36: 64. 1903; Schltr. in Fedde Repert. Sp. Nov. Beih. 4: 80. 1919; S. Y. Hu in Quart. J. Taiwan Mus. 26 (1-2): 143. 1973;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604.图8038. 1976; S. C. Chen et Y. Z. Xi in Proc. 12th World Orch. Conf. 144. 1987; 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5: 553. 图版231(5-8). 1994; 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895.图452(4). 1995; Cribb, Genus Cypripedium 148. fig. 18. pl. 35-39. 1997;中国兰花全书106.图6-2(3). 1998.
植株高20-45厘米,具较粗壮的根状茎。茎直立,被腺毛,基部具数枚鞘,近中部以上具3-4枚叶。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较少卵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宽4-7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背面疏被短柔毛,毛以脉上与近基部处为多,边缘具细缘毛。花序顶生,通常具1-2花;花苞片叶状,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6(-10)厘米,宽1.5-4厘米;花梗和子房长约3厘米,具短腺毛;花具栗色或紫红色萼片和花瓣,但唇瓣黄色;中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8-15毫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背面中脉疏被短柔毛;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先端2浅裂;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扭转,内表面基部与背面脉上被短柔毛;唇瓣深囊状,椭圆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囊底具毛,囊外无毛;内折侧裂片宽3-4毫米;退化雄蕊近长圆状椭圆形,长7-10毫米,宽5-7毫米,先端钝,基部有长约1毫米的柄,下面有龙骨状突起。花期6-7月。
产黑龙江(伊春带岭)、吉林东部、辽宁和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林下、林缘、灌木丛中或林间草地上。日本、朝鲜半岛、西伯利亚至欧洲也有分布。本种后选模式为Dodoens的著作中的图:Stirpium Historiae Pemptades ed. 2. 180. fig. 1. 1616.
本种据Finet(Rev. Gen. 8:498. 1901)报告也产四川,而Rolfe(1903)则记载河北也有,可能都是山西杓兰(C. shanxiense)之误。
形态特征:植株高20--45厘米,具较粗壮的根状茎。茎直立,被腺毛,基部具数枚鞘,近中部以上具3--4枚叶。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较少卵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宽4--7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背面疏被短柔毛,毛以脉上与近基部处为多,边缘具细缘毛。花序顶生,通常具1--2花;花苞片叶状,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6(--10)厘米,宽1.5--4厘米;花梗和子房长约3厘米,具短腺毛;花具栗色或紫红色萼片和花瓣,但唇瓣黄色;中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8—15毫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背面中脉疏被短柔毛;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先端2浅裂;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扭转,内表面基部与背面脉上被短柔毛;唇瓣深囊状,椭圆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囊底具毛,囊外无毛;内折侧裂片宽3--4毫米;退化雄蕊近长圆状椭圆形,长7—10毫米,宽5--7毫米,先端钝,基部有长约1毫米的柄,下面有龙骨状突起。花期6--7月。
产地分布:产黑龙江(伊春带岭)、吉林东部、辽宁和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林下、林缘、灌木丛中或林间草地上。日本、朝鲜半岛、西伯利亚至欧洲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本种后选模式为Dodoens的著作中的图:StirpiumHistoriaePemptadesed.2:180.Fig.1.1616.本种据Finet(Rev.C6n.8:498.1901)报告也产四川,而Rolfe(1903)则记载河北也有,可能都是山西杓兰(C.Shanxiense)之误。
参考文献:CypripediumcalceolusL,Sp.Pl.ed.1,2:951.1753;Maxim.,Prim.Fl.Amur.270.1859;RolfeinJ.Linn.Soc.Bot.36:64.1903;Schltr.InFeddeRepert.SpNov.Beih.4:80.1919;S.Y.HuinQuart.J.TaiwanMus.26(1--2):143.1973;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604.图8038.1976;S.C.ChenetY.Z.XiinProc.12thWorldOrch.Conf.144.1987;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5:553.图版231(5—8).1994;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895.图452(4).1995;Cribb,GenusCypripedimn148.Fig18.Pl.35—39.1997;中国兰花全书106,图6--2(3).1998.
《Flora of China》 Vol. 25 (2009)
Cypripedium calceolus
杓兰
别名:欧洲杓兰;西日-萨嘎塔干-查合日麻;履状囊兰;履状杓兰;黄囊杓兰;黄花杓兰;西日-萨格塔干-查合日麻;勺兰;
科名:兰科 Orchidaceae
属名:杓兰属 Cypripedium
4.杓兰(东北植物检索表)
Cypripedium calceolus L. , Sp. Pl. ed. 1, 2: 951. 1753; Maxim. , Prim. Fl. Amur. 270. 1859; Rolfe in J. Linn. Soc. Bot. 36: 64. 1903; Schltr. in Fedde Repert. Sp. Nov. Beih. 4: 80. 1919; S. Y. Hu in Quart. J. Taiwan Mus. 26 (1-2): 143. 1973;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604.图8038. 1976; S. C. Chen et Y. Z. Xi in Proc. 12th World Orch. Conf. 144. 1987; 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5: 553. 图版231(5-8). 1994; 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895.图452(4). 1995; Cribb, Genus Cypripedium 148. fig. 18. pl. 35-39. 1997;中国兰花全书106.图6-2(3). 1998.
植株高20-45厘米,具较粗壮的根状茎。茎直立,被腺毛,基部具数枚鞘,近中部以上具3-4枚叶。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较少卵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宽4-7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背面疏被短柔毛,毛以脉上与近基部处为多,边缘具细缘毛。花序顶生,通常具1-2花;花苞片叶状,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6(-10)厘米,宽1.5-4厘米;花梗和子房长约3厘米,具短腺毛;花具栗色或紫红色萼片和花瓣,但唇瓣黄色;中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8-15毫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背面中脉疏被短柔毛;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先端2浅裂;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扭转,内表面基部与背面脉上被短柔毛;唇瓣深囊状,椭圆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囊底具毛,囊外无毛;内折侧裂片宽3-4毫米;退化雄蕊近长圆状椭圆形,长7-10毫米,宽5-7毫米,先端钝,基部有长约1毫米的柄,下面有龙骨状突起。花期6-7月。
产黑龙江(伊春带岭)、吉林东部、辽宁和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林下、林缘、灌木丛中或林间草地上。日本、朝鲜半岛、西伯利亚至欧洲也有分布。本种后选模式为Dodoens的著作中的图:Stirpium Historiae Pemptades ed. 2. 180. fig. 1. 1616.
本种据Finet(Rev. Gen. 8:498. 1901)报告也产四川,而Rolfe(1903)则记载河北也有,可能都是山西杓兰(C. shanxiense)之误。
形态特征:植株高20--45厘米,具较粗壮的根状茎。茎直立,被腺毛,基部具数枚鞘,近中部以上具3--4枚叶。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较少卵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宽4--7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背面疏被短柔毛,毛以脉上与近基部处为多,边缘具细缘毛。花序顶生,通常具1--2花;花苞片叶状,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6(--10)厘米,宽1.5--4厘米;花梗和子房长约3厘米,具短腺毛;花具栗色或紫红色萼片和花瓣,但唇瓣黄色;中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8—15毫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背面中脉疏被短柔毛;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先端2浅裂;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扭转,内表面基部与背面脉上被短柔毛;唇瓣深囊状,椭圆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囊底具毛,囊外无毛;内折侧裂片宽3--4毫米;退化雄蕊近长圆状椭圆形,长7—10毫米,宽5--7毫米,先端钝,基部有长约1毫米的柄,下面有龙骨状突起。花期6--7月。
产地分布:产黑龙江(伊春带岭)、吉林东部、辽宁和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林下、林缘、灌木丛中或林间草地上。日本、朝鲜半岛、西伯利亚至欧洲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本种后选模式为Dodoens的著作中的图:StirpiumHistoriaePemptadesed.2:180.Fig.1.1616.本种据Finet(Rev.C6n.8:498.1901)报告也产四川,而Rolfe(1903)则记载河北也有,可能都是山西杓兰(C.Shanxiense)之误。
参考文献:CypripediumcalceolusL,Sp.Pl.ed.1,2:951.1753;Maxim.,Prim.Fl.Amur.270.1859;RolfeinJ.Linn.Soc.Bot.36:64.1903;Schltr.InFeddeRepert.SpNov.Beih.4:80.1919;S.Y.HuinQuart.J.TaiwanMus.26(1--2):143.1973;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604.图8038.1976;S.C.ChenetY.Z.XiinProc.12thWorldOrch.Conf.144.1987;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5:553.图版231(5—8).1994;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895.图452(4).1995;Cribb,GenusCypripedimn148.Fig18.Pl.35—39.1997;中国兰花全书106,图6--2(3).1998.
《Flora of China》 Vol. 25 (2009)
Cypripedium calceolus
杓兰
- 濡炲秶澧块弲楦垮厴閸忓秶鏌呴弬鎵摜閻o拷 [04-07]
- 閻楀牏鎾煎宥囧⒖閸ヮ厽寮挎潻鎷屾懛鐏炵偘琚遍弬鎵潚閳ユ柡鈧棁銈块挊蹇撳暫瀹告繆鎽烽崪宀€鏀у蹇氭懛 [04-07]
- 闂堟帟妫屾妯哄斧閸栨牜鐓堕弬鐗堟綏閺傛瑦褰佹笟娑欐緱鐏炵偟鏁撻悧鈺佹勾閻炲棙绱ㄩ崠鏍ㄦ煀缁捐法鍌� [04-07]
- 濡炲秶澧块柆妞剧炊婢舵碍鐗遍幀褎鏆i崥鍫濆瀻閺嬫劖鏁幘鎴斺偓婊咁儑娑撳鐎垾婵呯箽閹躲倕婀存担鎾堕兇閻ㄥ嫪绱崠鏍х紦鐠侊拷 [04-07]
- 閸斻劍顦查悧鈺佸彙鏉╂稑瀵查敍姘剁彯鐏炶鲸顦查悧鈺€鍚夌憗鍛簚閸掑墎娈戦柆妞剧炊娑撳海鏁撻幀浣叫掗弸锟� [04-07]
- 閹存劙鍏橀悽鐔哄⒖閹碘偓瀵版劖灏濋崶銏ゆЕ閸︺劍顦查悧鈺冨⒖缁夊秶鏅梽鎰瑢缂佸瓨瀵旈張鍝勫煑閻梻鈹掓稉顓炲絿瀵版绻樼仦锟� [04-07]
- 閵嗗﹣绨崡妤侇槻鐞氼偀鈧梻鏁撻幀浣风瑢閻㈢喓澧块崷鎵倞鐟欙綀顕伴妴瀣毉閻楀牞绱濈仦鏇犲箛濡炲秷顫﹂悳瀣禇姒勫懎濮� [03-15]
- 濞喲勫簥娑撴粌宕¢柈銊ュ絺閻滄澘鏀ぐ銏㈩潠閺傛澘鐫橀垾鏂衡偓鏂垮崥闁插氦濮栨ス璇茬潣 [03-15]
- 奇特的西藏杓兰
- 杓兰属植物的开花和结实动态
- 扇脉杓兰和无距虾脊兰的核型分析
- 扇脉杓兰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 3种同域分布的杓兰属植物的种子及杂交种子特征分析
- 扇脉杓兰花粉超微结构及花粉管生长的观察
- 濒危植物扇脉杓兰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
- 濒危植物大花杓兰胚与珠被发育的研究
- 四种杓兰的菌根结构及其周年动态
- 黄花杓兰云南中甸居群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的分析
- 中国兰科杓兰属一新种及一新变种
- 黄花杓兰的花芽发育
- 黄花杓兰种子无菌萌发的培养条件研究
- 黄花杓兰与菌根真菌共生关系研究
- 黄花杓兰根内的小型菌核
- 云南杓兰属一新种
- 书评
- 兰科花的传粉适应
- 杓兰属植物研究现状
- 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的叶片表皮研究
- 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
- 10种杓兰属植物rDNA ITS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杓兰属和杓兰亚科生物地理学研究简况
- 长白山区杓兰属植物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 长瓣杓兰(Cypripedium lentiginosum)种群数量动态与生殖行为的相关性
- 大花杓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 褐花杓兰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 珍稀植物扇脉杓兰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 杓兰属(兰科)中一个国产种类的新等级(英文)
- 长白山区大花杓兰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 吉林野生杓兰的理想生境
- 扇脉杓兰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 东亚特有珍稀兰科植物扇脉杓兰的遗传多样性与谱系地理学研究
- 扇脉杓兰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 不同药剂防治东北杓兰白绢病试验
- 野生杓兰分布、生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贵州野生扇脉杓兰居群的物种多样性
- 黄花杓兰菌根真菌菌群组成分析
- 西藏杓兰的性陷阱
-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大花杓兰的研究现状
- 基于ITS和trnH-psbA对川西南杓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 长白山野生花卉──大花杓兰的栽培
- 黄花杓兰种子的无菌萌发
- 杓兰品种介绍及栽培管理
- 大花杓兰根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
- 濒危植物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os SW.)地下器官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 黄花杓兰菌根真菌rDNA ITS的多样性
- 大花杓兰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新记录—绿花杓兰
- 云南杓兰和紫点杓兰菌根真菌rDNA ITS序列及共生专一性分析
-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紫点杓兰分布现状及保护对策
- 杓兰的人工栽培
- 濒危植物扇脉杓兰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 2个杓兰品种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 紫点杓兰的离体繁殖
- 濒危兰科植物大花杓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的研究
- 斑花杓兰试管苗根茎繁殖
- 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毛杓兰生境调查
- 扇脉杓兰耐阴性的测定与分析
- 中国北方三种杓兰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对原球茎生长的效应
- 三叶崖爬藤、狭叶崖爬藤及西藏杓兰化学成分研究
- 亟待保护开发利用的东北杓兰
- 大花杓兰对大鼠尿量及尿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 中国的杓兰
- 西藏杓兰中两个新菲醌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英文)
- 濒危植物大花杓兰种子离体培养条件初探
- 大花杓兰种子形态特征与生活力测定
- 杓兰适生林分主要建群种特征的研究
- 长白山区大花杓兰引种栽培技术
- 林缘与林内生境中黄花杓兰生态适应性研究
- 大花杓兰濒危机制研究
- 大花杓兰生物学特性与组织培养研究
- 大沙河:穿越时光的银杉
- 四川黄龙杓兰属植物资源及繁育系统研究
- 长白山区天桥岭野生杓兰属植物的多样性研究
- 杓兰属植物研究进展
- 5种杓兰属植物花粉的微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 长白山区不同花色杓兰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 三江并流区域野生杓兰属植物资源初报
- 香格里拉5种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