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兰Ceratostylis hainanensis Z. H. Tsi
种中文名:牛角兰
种拉丁名:Ceratostylis hainanensis Z. H. Tsi
种别名 :集束牛角兰(海南植物志)
..............更多图片:
国内分布:产海南(定安、琼中、保亭、陵水、昌江)。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畔岩石上,海拔700—1000米。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具体地点不详。
海 拔:700-1000
命名来源:[Acta Phytotax.Sin. 33(6): 582. 1995]
中国植物志:19:050
属中文名:牛角兰属
属拉丁名:Ceratostylis
亚族中文名:毛兰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Eriinae Benth.
族中文名:树兰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
亚科中文名: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态特征:附生草本,具粗短的根状茎和许多纤维根。茎丛生,很短,不分枝,长约1厘米,外被多枚鳞片状鞘;鞘卵状披针形或卵形,红棕色,长5—10毫米。叶1枚,生于茎顶端,线状倒披针形或线形,长3—6厘米,宽2.5—4(--5)毫米,先端为不等的浅2圆裂或2钝裂,裂口有时不明显,基部逐渐收狭成短柄,有关节。花序生于茎顶端,通常减退为1花;花苞片很小,基部抱轴,干膜质,长约1毫米,宿存;总花梗和花梗长4—5毫米;花白色,近基部有淡紫色斑纹,有香气;中萼片椭圆状长圆形,长4—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近急尖;侧萼片近宽长圆形,长6--7毫米,宽约3毫米,基部生于蕊柱足上,形成长达2毫米的萼囊;花瓣披针状长圆形,长3.5—4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唇瓣生于蕊柱足末端,近宽椭圆状菱形,长5--6毫米,宽3.5--4毫米,不明显的3裂;侧裂片半椭圆形;中裂片宽心状卵形,肉质;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褶片肉质,基部具长柔毛;蕊柱极短,有蕊柱足。蒴果近椭圆形,长5—6毫米,粗2.5--3.5毫米。花果期6—10月。
产地分布:产海南(定安、琼中、保亭、陵水、昌江)。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畔岩石上,海拔700—1000米。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具体地点不详。
参考文献:Ceratostylis hainanensis Z.H.Tsi in Acta Phytotax.Sin.33(6):582. 1995.——Eria caespitosa Rolfe in Kew Bull.:194.1896;Schltr.In Fedde Revert. Sp.Nov.Beih.4:216.1919.——Trichotosia caespitosa(Rolfe)Kraenzl.In Engler, Pflanzenr.50(Ⅳ.50.Ⅱ.B.21): 157. 1911.--Ceratostylis caespitosa(Rolfe)T. TangetF.T.Wang in Acta Phytotax.1(1):87.1951,nonL.O.Williams(1938).
本属概述:Bl,Bijdr.6:t.5.Fig.56,et 7:304. 1825.附生草本,具根状茎,无假鳞茎。茎丛生,较纤细,不分枝或分枝,基部常被多枚 鳞片状鞘,有时整个为鞘所覆盖;鞘常为干膜质,红棕色。叶1枚,生于茎或分枝顶 端,扁平而狭窄或近圆柱形,常革质或肉质,一般较小,基部有关节。花序顶生,通常 具数朵簇生的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较小;萼片相似,离生;侧萼片贴生于蕊柱足上 并多少延伸而形成种种形状的萼囊,包围唇瓣下部;花瓣通常比萼片小;唇瓣生于蕊柱 足末端,基部变狭并多少弯曲,稍肥厚或部分肥厚,不裂或不明显3裂,无距;蕊柱 短,顶端有2个直立的臂状物,基部具较长的蕊柱足;花药顶生,向前俯倾;花粉闭8 个,每4个为一群,蜡质;花粉团柄短或不明显,共同附着于1个小的粘盘上。本属后选模式种:Ceratostylis graminea Bl.全属约80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向西北到达喜马拉雅地区,向东南到达新几内 亚岛和太平洋岛屿。我国有3种。
亚族概述:Benth.InJ.Linn.Soc.Bot.18:287.1881,“Erieae’.附生或偶见地生。茎细小或膨大成假鳞茎,通常具数节。口十茎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上部节上,基部有关节。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于茎(假鳞茎)上部,具多花或少有减退为单花;花扭转或不扭转;萼片离生或多少合生,侧萼片通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萼囊,较少例外;花瓣与萼片相似或较小;唇瓣生于蕊柱足末端,无距;蕊柱具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团8个,每4个成一群,蜡质,具或不具花粉团柄,通常有1个粘盘。本亚族模式属:EriaLindl.共含10属,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和大洋洲,仅1属,见于非洲。我国有5属。
本族概述:Humb,Bonpl.EtKunth,Nov.Gen.Sp.Pl.1:269.1815.附生或较少地生或腐生草本,偶见攀援藤本;附生种类常有假鳞茎或肉质茎。叶基生或茎生,常为革质、纸质或肉质,罕有草质,少数无叶(腐生种类)。花变化较大;萼片合生或离生;唇瓣有距或无距;花药以狭窄基部或花丝连接于蕊柱,常俯倾,两药室一般密接并藏于药帽之内,花后常枯萎或脱落;花粉团一般4—8个,较少2个,蜡质或有时粒粉质,具或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偶见粘盘柄;蕊喙一般位于柱头上方。本族模式属:EpidendrumL.共约340属,全球均有分布,主要见于热带。我国有29个亚族含72属。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种拉丁名:Ceratostylis hainanensis Z. H. Tsi
种别名 :集束牛角兰(海南植物志)
![]() |
国内分布:产海南(定安、琼中、保亭、陵水、昌江)。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畔岩石上,海拔700—1000米。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具体地点不详。
海 拔:700-1000
命名来源:[Acta Phytotax.Sin. 33(6): 582. 1995]
中国植物志:19:050
属中文名:牛角兰属
属拉丁名:Ceratostylis
亚族中文名:毛兰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Eriinae Benth.
族中文名:树兰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
亚科中文名: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态特征:附生草本,具粗短的根状茎和许多纤维根。茎丛生,很短,不分枝,长约1厘米,外被多枚鳞片状鞘;鞘卵状披针形或卵形,红棕色,长5—10毫米。叶1枚,生于茎顶端,线状倒披针形或线形,长3—6厘米,宽2.5—4(--5)毫米,先端为不等的浅2圆裂或2钝裂,裂口有时不明显,基部逐渐收狭成短柄,有关节。花序生于茎顶端,通常减退为1花;花苞片很小,基部抱轴,干膜质,长约1毫米,宿存;总花梗和花梗长4—5毫米;花白色,近基部有淡紫色斑纹,有香气;中萼片椭圆状长圆形,长4—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近急尖;侧萼片近宽长圆形,长6--7毫米,宽约3毫米,基部生于蕊柱足上,形成长达2毫米的萼囊;花瓣披针状长圆形,长3.5—4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唇瓣生于蕊柱足末端,近宽椭圆状菱形,长5--6毫米,宽3.5--4毫米,不明显的3裂;侧裂片半椭圆形;中裂片宽心状卵形,肉质;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褶片肉质,基部具长柔毛;蕊柱极短,有蕊柱足。蒴果近椭圆形,长5—6毫米,粗2.5--3.5毫米。花果期6—10月。
产地分布:产海南(定安、琼中、保亭、陵水、昌江)。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畔岩石上,海拔700—1000米。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具体地点不详。
参考文献:Ceratostylis hainanensis Z.H.Tsi in Acta Phytotax.Sin.33(6):582. 1995.——Eria caespitosa Rolfe in Kew Bull.:194.1896;Schltr.In Fedde Revert. Sp.Nov.Beih.4:216.1919.——Trichotosia caespitosa(Rolfe)Kraenzl.In Engler, Pflanzenr.50(Ⅳ.50.Ⅱ.B.21): 157. 1911.--Ceratostylis caespitosa(Rolfe)T. TangetF.T.Wang in Acta Phytotax.1(1):87.1951,nonL.O.Williams(1938).
本属概述:Bl,Bijdr.6:t.5.Fig.56,et 7:304. 1825.附生草本,具根状茎,无假鳞茎。茎丛生,较纤细,不分枝或分枝,基部常被多枚 鳞片状鞘,有时整个为鞘所覆盖;鞘常为干膜质,红棕色。叶1枚,生于茎或分枝顶 端,扁平而狭窄或近圆柱形,常革质或肉质,一般较小,基部有关节。花序顶生,通常 具数朵簇生的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较小;萼片相似,离生;侧萼片贴生于蕊柱足上 并多少延伸而形成种种形状的萼囊,包围唇瓣下部;花瓣通常比萼片小;唇瓣生于蕊柱 足末端,基部变狭并多少弯曲,稍肥厚或部分肥厚,不裂或不明显3裂,无距;蕊柱 短,顶端有2个直立的臂状物,基部具较长的蕊柱足;花药顶生,向前俯倾;花粉闭8 个,每4个为一群,蜡质;花粉团柄短或不明显,共同附着于1个小的粘盘上。本属后选模式种:Ceratostylis graminea Bl.全属约80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向西北到达喜马拉雅地区,向东南到达新几内 亚岛和太平洋岛屿。我国有3种。
亚族概述:Benth.InJ.Linn.Soc.Bot.18:287.1881,“Erieae’.附生或偶见地生。茎细小或膨大成假鳞茎,通常具数节。口十茎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上部节上,基部有关节。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于茎(假鳞茎)上部,具多花或少有减退为单花;花扭转或不扭转;萼片离生或多少合生,侧萼片通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萼囊,较少例外;花瓣与萼片相似或较小;唇瓣生于蕊柱足末端,无距;蕊柱具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团8个,每4个成一群,蜡质,具或不具花粉团柄,通常有1个粘盘。本亚族模式属:EriaLindl.共含10属,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和大洋洲,仅1属,见于非洲。我国有5属。
本族概述:Humb,Bonpl.EtKunth,Nov.Gen.Sp.Pl.1:269.1815.附生或较少地生或腐生草本,偶见攀援藤本;附生种类常有假鳞茎或肉质茎。叶基生或茎生,常为革质、纸质或肉质,罕有草质,少数无叶(腐生种类)。花变化较大;萼片合生或离生;唇瓣有距或无距;花药以狭窄基部或花丝连接于蕊柱,常俯倾,两药室一般密接并藏于药帽之内,花后常枯萎或脱落;花粉团一般4—8个,较少2个,蜡质或有时粒粉质,具或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偶见粘盘柄;蕊喙一般位于柱头上方。本族模式属:EpidendrumL.共约340属,全球均有分布,主要见于热带。我国有29个亚族含72属。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 闂侀潧妫楅敃锝囪姳椤栫偛纭€婵°倓绶″Σ濠氭偠濮樼厧浜愰柍褜鍓氬濠氬极閹捐绠戝ù锝夘棑閻熴垽鏌i姀銏犳灁濠⒀冩健瀹曠兘骞嶉钘夆偓鐐烘偡濞嗘瑧绉い鏇氬嵆婵″鈧綆浜滃В澶愭煟濡も偓閻楃偟妲愬┑鍫滄勃闁哄洨濮寸粻娑欎繆閻愯尙啸妞ゎ偓绠撻幃宕団偓锝庝簼缁傚洤顫楅崟顐e櫣濠殿噯鎷� [03-15]
- 濠电偛鏌岄崟顐ゅ搸婵炴垶鎸荤划灞界暦閿熺姵鐒鹃柕濞垮劚缁叉椽鏌e⿰鍕凡闁衡偓椤忓洢浜归柕蹇嬪焺濞肩娀鏌¢崒娑欑凡闁活偅锕㈤崹楣冨棘鐞涒€充壕闁哄倸鐏濆畷銉╂⒑閹绘帗鍞夊┑顔界墬閵堝湱鎷犻懠顒佸墤 [03-15]
- 闂佺儵鏅濋崑鎾绘偂閹绢喖瀚夐柕濞垮劚椤曆囨煟椤撯剝鐝憸閭﹀枤缁牓鎮滃Ο鑲╃厗闂佸憡顨嗛〃鍛耿閹绢喖绀岄柣鎴炆戠粋鍫ユ煙閺嬵偄鍔滄繝鈧笟鈧鎾级閹寸姷鏆涢柣鐐村搸閸婃鈻撻幋锔藉€绘い鎾跺仧閺併劍淇婇悙鑼ユい顐嫹 [03-15]
- 濠碉紕鍋涚粔鑸垫櫠閸ф绀岄柡宥庡亞閸欓箖鏌熷ú璇插箻闁靛洦纰嶇粙澶娾堪閳ь剛鑺遍崷顓熸殰闁告縿鍎撮梿褰掓⒒閸愨晜鐓ョ憸浼寸畺瀵ǹ螖閸曨剙闂┑鐘欏嫬濮夋繛鍫熷灴瀵噣宕滄担鍙夋櫈閻庢鍠栭崐钘夘啅濠靛绠戦柨鐕傛嫹 [03-15]
- 闂佸搫顑勭粈渚€鎯冮鍌滅煋鐎广儱娲ら崣鍐⒑閹绘帗鎹i柡浣规尭椤啫顓奸崶褉鎸呮俊鐐额嚃閸撴瑩宕h楠炲酣濡烽敂鍙岸鏌涢敂鍝勫婵℃彃鎳樺鐗堟償閵忊晜些闂佺粯銇涢弲娑樏洪娑崇磾闁哄稁鐓堥崑褏鈧鍠掗崑鎾绘煠閻氬瓨瀚� [03-15]
- 闂傚倸鐗婄敮鐔肺涚仦缁㈡畻婵☆垰鎼弬褔鏌涢敂钘夘€滈柕鍡楀€垮畷妯侯吋閸℃缍夐梺鍝勫€瑰姗€鎯堥敓锟� [03-15]
- 闂傚倸鐗婄敮鐔肺涚仦缁㈡畻婵☆垰鎼弬褔鏌涘▎鎰仼妤犵偛娲︾粙澶愬Χ閸ヨ埖缍掗梺鍛婂笚濡炰粙骞楅柆宥嗗殌闁惧浚鍋呴悡鈧梺缁樸仜閺呮繈锝為敓锟� [03-15]
- 闁荤姴顑冮崹鍝勎涘Δ鍛倞闁靛繈鍊栬闂佸憡鐟﹂崹鐢电博闁垮娈楁俊顖濆閸撴悂鏌嶉妷锔剧煄缂佸顕惀顏囶槻濞村吋鍔欏畷妤€鐣¢弶璺ㄦ▉闂佺偨鍎茬换鎰濠靛绀夐柍杞扮椤棃鏌涢埡鍕仩妞ゃ垹鎳橀幆宥夊籍閸屾鏅欓梺鍛婄矊閻倹绂掗幇顓烆嚤闁绘ê鎼禒婊呯磼婢舵稒瀚�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