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棕叶狗尾草Setaria palmifolia (koen.) Stapf

种中文名:棕叶狗尾草
种拉丁名:Setaria palmifolia (koen.) Stapf
种别名  :箬叶莩、樱茅、樱叶草(均钟观光拟),雏茅(海南)、棕叶草(广西)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狗尾草属
属拉丁名:Setaria
..............更多图片: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须根发达。秆直立,高1—1.5m。叶鞘松弛,叶舌长约1mm,叶宽披针形,长20—40cm,宽2—6cm,具纵深皱褶,无毛或疏生硬毛。圆锥花序呈狭或宽的塔形,长30—35cm,分枝排列较稀疏,小穗卵状,披针形,长3.5—4mm,刚毛长5—15mm,第一颖卵形,具3—5脉;第二颖具5—7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脉,内稃膜质,短小。谷粒具不明显的横皱纹,千粒重lg左右 (图34)。
地理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福建、撕江,印度与马来西亚也有。
生态特征:生于山坡、山谷的阴湿处或林下。它的生育期,在福建中、北部自然生长状态下,约180天左右,生长期260天以上,而在中部以南,冬季最低温度在0℃以上,则几乎无枯黄期,保持终年青绿,但生育期仍然为190天左右。据福建农学院牧草研究室于1981—1982年,在三明市和建阳县引入栽培试验结果,其生育期状况如表34—1。棕叶狗尾草主要靠种子繁殖,但发芽率较低,而且播种当年, 幼苗生长比较缓慢,单播时,不易迅速覆盖地面,故在建立人工草 地时,最好采用混播的方式。实验证明,它与马唐混播较为理想。单播的鲜草产量5230.55kg/亩,混播的达到6191.98kg/亩,增 产20%。但种子繁殖地则宜采用单播,便于收获种子。棕叶狗尾草的再生力较强,每年可刈割3—4次,小区试验产 量.每次鲜草产量1000—2500kg/亩。棕叶狗尾草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也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和耐寒性。在福建省北部,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9℃的情况下,能顺利越冬。对土壤肥料要求不严,适宜在南方红壤或黄壤地区栽培。若在良好水肥条件下,生长旺盛,产草量高。而在瘠薄、干旱的水土流失地区,也能正常生长和发育。但产草量和种子产量均较低,茎叶老化也较快。无论何种栽培条件,均未发现病虫危害。
饲用价值:棕叶狗尾草的茎叶质地比较粗糙,对饲喂奶牛,适口性较差。其茎叶比在拔节期为37:63。据福建农学院进行饲喂 奶牛试验结果,用棕叶狗尾草代替其他青草饲喂奶牛,每头平均日 食量50kg,头两天产乳量略有下降(每头乳牛与对照组比较,共下 降4.5kg),第三天以后,恢复正常,并略有提高。说明利用棕叶 狗昆草饲喂乳牛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根据对棕叶狗尾草的化学成分分析资料,其粗蛋白质含量相当高,占绝对干物质含量的18.78%,可作为蛋白质来源,直接饲喂或将草粉掺入配合饲料中,代替豆科牧草之用 (表34—2)。棕叶狗尾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是较全面而丰富的,见表34—3。由表34—2,34—3表明,棕叶狗尾草是适于华南红壤山地栽培的一种优良牧草。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产力高,再生力强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良好的特性,可以作为建立人工草地,用于发展畜牧业。同时,由于棕叶狗尾草具有发达的根系,繁茂而宽大的叶 片,不仅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而且具有强大的固土保水能力,也是一种治理水土流失的优良草种。目前推广面积已有30000亩以上。
栽培要点:棕叶狗尾草对整地要求:山坡地应耕翻耙平,耕深15cm左右,平地宜采用畦作,以利排水。基肥最好用有机肥料,施用量500kg/亩,或者利用尿素、过磷酸钙拌种做种肥代替基 肥。播种前,对种子应进行晒种,可提高其发芽率。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30cm。播种量3kg/亩。覆土深度1—2cm。采种地亦可采用穴播,穴距30cm。当苗高40—60Cm 时,可以刈割或放牧利用。每次利用后,应追肥一次,可用尿素和过磷酸钙各5—10kg/亩。棕叶狗尾草可以和马唐、长松古鲁狗尾草、鸡眼草等混播,播种量按比例大小相应减少。采种栽培时,宜采用单播, 以利种子收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