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 Trin.
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 Trin.
192.硬质早熟禾(禾本科图说)图版16:6,6a
Poa sphondylodes Trin. in Mem. Acad. Sci. Petersb. Sav. Etrang. 2: 145, 1835;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94, 图146. 195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66, 图6962, 1976;内蒙古植物志7: 89,图版46, 37: 1-3. 1983;中国草地饲用植物资源306. 1994;横断山区维管植物2: 2196. 1994.
多年生,密丛型草本。秆高30-60厘米,具3-4节,顶节位于中部以下,上部长裸露,紧接花序以下和节下均多少糙涩。叶鞘基部带淡紫色,顶生者长4-8厘米,长于其叶片;叶舌长约4毫米,先端尖;叶片长3-7厘米,宽1毫米,稍粗糙。圆锥花序紧缩而稠密,长3-10厘米,宽约1厘米;分枝长1-2厘米,4-5枚着生于主轴各节,粗糙;小穗柄短于小穗,侧枝基部即着生小穗;小穗绿色,熟后草黄色,长5-7毫米,含4-6小花;颖具3脉,先端锐尖,硬纸质,稍粗糙,长2.5-3毫米,第一颖稍短于第二颖;外稃坚纸质,具5脉,间脉不明显,先端极窄膜质下带黄铜色,脊下部2/3和边脉下部1/2具长柔毛,基盘具中量绵毛,第一外稃长约3毫米;内稃等长或稍长于外稃,脊粗糙具微细纤毛,先端稍凹;花药长1-1.5毫米。颖果长约2毫米,腹面有凹槽。花果期6-8月。染色体2n=28(Tateoka 1985a)。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江苏。生于山坡草原干燥沙地。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直立,密丛生,细硬,高30一60Cm,具3—4节。叶鞘长于节间,无毛,叶舌膜质,先端锐尖,长3—5mm,叶片长2—9cm,宽约lmm。圆锥花序紧缩,长3—10Cm,宽约1cm,每节具2—5分枝,小穗成熟后呈草黄色,长5—7mm,含4于6小花,颖披针形,具3脉,外稃披针形,先端狭膜质,脊下部2/3和边缘下部1/2有长柔毛,基盘具绵毛,第一外稃长3mm,内稃等长于外稃 (图28)。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江苏等地(区),苏联(西伯利亚、远东)、朝鲜也有。
生态特征:硬质早熟禾是中早生密丛型禾草。生于典型草原地带,可进入森林草原带及华北落叶阔叶林带的灌丛草地,极少出现于荒漠草原带。硬质早熟禾返香早,生长快。一般4月下旬返青,5—6月抽穗开花,7—8月结果,9月中旬拈黄。硬质早熟禾喜阳光,耐寒、耐旱,生态幅度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栗钙土及碳酸盐褐土上生长良好,土壤pH值为7.9—3.5。习见于干山坡、黄土丘陵坡地,常作为针茅草原及灌木草丛中的伴生种或优势种。在东北西部疏林灌丛的固定沙丘、沙地的蒿类一羊草草原上生长良好。
饲用价值:硬质早熟禾为良好的牧草。草质柔软、嫩茎和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其中以马和羊最喜食,为夏秋季抓膘牧草。可以放牧,也可刈割制成青干草,是家畜越冬很好的补充饲草,粉碎后的草粉还可饲喂猪、鸡。化学成分见表28。
别名:烟杆草;硬秆早熟禾;龙须;日称莓系;硬质草熟禾;硬质白早熟禾;宿根早熟禾;疏如棍-伯页力格-额布苏;疏如棍-柏页力格-额布苏;莓系;龙须草;直立早熟禾;佛爷草;铁丝草;
科名:禾本科 Gramineae
属名:早熟禾属 Poa
192.硬质早熟禾(禾本科图说)图版16:6,6a
Poa sphondylodes Trin. in Mem. Acad. Sci. Petersb. Sav. Etrang. 2: 145, 1835;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94, 图146. 195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66, 图6962, 1976;内蒙古植物志7: 89,图版46, 37: 1-3. 1983;中国草地饲用植物资源306. 1994;横断山区维管植物2: 2196. 1994.
多年生,密丛型草本。秆高30-60厘米,具3-4节,顶节位于中部以下,上部长裸露,紧接花序以下和节下均多少糙涩。叶鞘基部带淡紫色,顶生者长4-8厘米,长于其叶片;叶舌长约4毫米,先端尖;叶片长3-7厘米,宽1毫米,稍粗糙。圆锥花序紧缩而稠密,长3-10厘米,宽约1厘米;分枝长1-2厘米,4-5枚着生于主轴各节,粗糙;小穗柄短于小穗,侧枝基部即着生小穗;小穗绿色,熟后草黄色,长5-7毫米,含4-6小花;颖具3脉,先端锐尖,硬纸质,稍粗糙,长2.5-3毫米,第一颖稍短于第二颖;外稃坚纸质,具5脉,间脉不明显,先端极窄膜质下带黄铜色,脊下部2/3和边脉下部1/2具长柔毛,基盘具中量绵毛,第一外稃长约3毫米;内稃等长或稍长于外稃,脊粗糙具微细纤毛,先端稍凹;花药长1-1.5毫米。颖果长约2毫米,腹面有凹槽。花果期6-8月。染色体2n=28(Tateoka 1985a)。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江苏。生于山坡草原干燥沙地。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秆直立,密丛生,细硬,高30一60Cm,具3—4节。叶鞘长于节间,无毛,叶舌膜质,先端锐尖,长3—5mm,叶片长2—9cm,宽约lmm。圆锥花序紧缩,长3—10Cm,宽约1cm,每节具2—5分枝,小穗成熟后呈草黄色,长5—7mm,含4于6小花,颖披针形,具3脉,外稃披针形,先端狭膜质,脊下部2/3和边缘下部1/2有长柔毛,基盘具绵毛,第一外稃长3mm,内稃等长于外稃 (图28)。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江苏等地(区),苏联(西伯利亚、远东)、朝鲜也有。
生态特征:硬质早熟禾是中早生密丛型禾草。生于典型草原地带,可进入森林草原带及华北落叶阔叶林带的灌丛草地,极少出现于荒漠草原带。硬质早熟禾返香早,生长快。一般4月下旬返青,5—6月抽穗开花,7—8月结果,9月中旬拈黄。硬质早熟禾喜阳光,耐寒、耐旱,生态幅度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栗钙土及碳酸盐褐土上生长良好,土壤pH值为7.9—3.5。习见于干山坡、黄土丘陵坡地,常作为针茅草原及灌木草丛中的伴生种或优势种。在东北西部疏林灌丛的固定沙丘、沙地的蒿类一羊草草原上生长良好。
饲用价值:硬质早熟禾为良好的牧草。草质柔软、嫩茎和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其中以马和羊最喜食,为夏秋季抓膘牧草。可以放牧,也可刈割制成青干草,是家畜越冬很好的补充饲草,粉碎后的草粉还可饲喂猪、鸡。化学成分见表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