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种中文名:芒
种拉丁名: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种别名 :芭茅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芒属
属拉丁名:Miscanthus
..............更多图片:
国内分布: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遍布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和荒坡原野,常组成优势群落。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海 拔:below 1800
命名来源:(本草拾遗)[Oef.Svensk.Vet.Akad.Forh 12: 167. 1855]
中国植物志:10(2):006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高1-2米。叶片条形,宽6-10毫米。总状花序长10-30厘米。柱头自小穗两侧伸出。
分 布:各地
生 境:山坡或河边
繁殖方式:分株
习 性:阳生
药用部位:幼茎
药用功能:散血去毒
药用主治:散血去毒
种拉丁名: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种别名 :芭茅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芒属
属拉丁名:Miscanthus
![]() | ![]() |
国内分布: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遍布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和荒坡原野,常组成优势群落。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海 拔:below 1800
命名来源:(本草拾遗)[Oef.Svensk.Vet.Akad.Forh 12: 167. 1855]
中国植物志:10(2):006
形态特征:多年生。秆高1-2米。叶片条形,宽6-10毫米。总状花序长10-30厘米。柱头自小穗两侧伸出。
分 布:各地
生 境:山坡或河边
繁殖方式:分株
习 性:阳生
药用部位:幼茎
药用功能:散血去毒
药用主治:散血去毒
- 濠电姷顣槐鏇㈠磻濞戞氨鐭撻柤绋跨仛濞呯娀鏌涜椤ㄥ懘鎮块幆顬棃鏁冮埀顒勬倶濠靛鍌ㄩ柟缁㈠枟閻撴洟鐓崶銊﹀暗閼叉牠姊洪崫鍕闁硅櫕锚椤曪綁顢楅崟顐ゎ吋濡炪倖姊婚崑鎾诲箟閹间焦鈷戝ù鍏肩懅缁夊爼鏌熼崙銈嗗 [04-07]
- 闂傚倷鑳剁划顖炪€冮崨瀛樺亱闊洦绋戠粻濠氭煟閹惧啿鐦ㄦ繛鎾瑰吹閳ь剙绠嶉崕鍗灻洪妶澶婄厱闁哄稁鍘介悡鏇㈡煏婢舵ê鏋涙鐐搭殘閳ь剚顔栭崰妤冣偓绗涘啞缂氬┑鐘宠壘缁狀垶鎮橀悙闈涗壕闁搞倕锕弻锝堢疀閺囩偘鎴烽梺绋款儐宀e潡骞冮鈧弻鍡楊吋閸涱噮妫熼梻浣筋潐椤旀牠宕抽鍧氱細婵ǹ鍩栭悡鍐煏婢舵盯妾柣鎾寸洴閺屽秷顧侀柛鎾磋壘铻炲〒姘e亾濠碘€崇埣瀹曠ǹ螖娴e摜妾梻濠庡亜濞诧箓骞愰幖浣告辈妞ゆ劑鍊愰崑鎾绘偡閻楀牆鏆堢紓浣筋嚙濡繈鐛Δ鍛€婚柦妯侯槹閵囨繈鎮楅崗澶婁壕闂侀€炲苯澧寸€殿喓鍔忛ˇ鍙夈亜椤愶絿绠氱紒鐘崇☉椤繈顢橀悢閿嬬杹 [04-07]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佹偋婵犲嫭鏆滈柣鏃囧仱濞戞矮娌紓浣靛灪閻h鈹戦埥鍡楃仩闁圭⒈鍋婂顒冾樄闁哄本鐩浠嬪Ω瑜嶉埛鍫ユ⒑缂佹ɑ灏柣鏍帶椤曪綁顢楅崟顒€浜遍梺鍓插亞閸犳挾绮欓崟顖涒拺闁告繂瀚埀顒€缍婇幃鐑芥晝娴e吀姹楁繛杈剧到濠€閬嶆偡鐟欏嫮绠鹃柟瀵稿仧閹冲嫮绱掗崼鏇氭喚闁诡喗锕㈤幃娆撴濞戞鍩涢梻浣芥〃閻掞箓骞戦崶顒€绠栫憸鏃堝春閳╁啯濯撮柣鐔告緲閻熷酣姊绘担钘夊惞闁稿绋戣灋婵炲棙鍨堕~鏇㈡煏婵炵偓娅呯紒鈧畝鍕厸鐎广儱鍟俊浠嬫煟閹绢垰浜剧紓鍌氬€烽悞锕€鐣峰Ο琛℃灃闁哄洢鍨圭壕濂告煥閻曞倹瀚� [04-07]
- 濠电姷顣槐鏇㈠磻濞戞氨鐭撻柤绋跨仛濞呯娀鏌涜椤ㄥ棝鎮為崗闂寸箚闁绘劖褰冮埛鏃堟煟閹邦剨宸ユい顓炴健閹虫粓鎮藉▓鎸庢闂備胶绮〃濠冪閸洜宓侀柍褜鍓涢幉鍛婃償閵娿儲杈堥梺鎸庣箓椤︻垳鎲撮敃鍌涚厱妞ゆ劧绲跨粻鎾绘煟鎼粹槅鐓奸柡宀嬬磿閳ь剨缍嗛崑鍕叏閸儲鐓涘〒姘搐濞呭秵顨ラ悙杈捐€挎鐐差儔瀵剟宕崟顏勵棜婵犵數濮撮敃銈夊箯鐎n喖纾块柟瀛樼妇濡插牓鏌熼悙顒€澧俊鎻掔秺閺岋絾鎯旈鐓庘拫闂佹悶鍔嶉崕鎶藉煘閹达箑宸濇い鏍ㄧ矤閸熷秹姊绘担渚敯缂傚牅鍗冲畷鎰板即閻戝洩鈧潡鎮楀☉娅虫垶鍒婇幘顔界厵闁诡垎鍛厽闂佺ǹ绻愬ú顓㈠蓟閿濆惟闁靛鍎烘禒鍦磽娓氣偓绾悂宕i崘銊ф殾闁绘ǹ顕ч崘鈧悷婊冪箳濡叉劙鏁冮崒娑樹化婵炴挻鑹鹃敃銉р偓姘炬嫹 [04-07]
- 闂傚倷绀侀幉锟犲蓟閿濆绀夌€广儱锛嗛崶顒€钃熼柕澶涚畱娴滈亶姊虹€圭姵銆冪紒鈧担濮愪汗婵炲棙鎸哥痪褔鏌嶉崫鍕偓濠氬煡婢舵劖鍊甸柛顭戝亞閸欌偓闂佽桨绀佺粔鎾綖濠靛绀堝ù锝嗙摃閹奉偊姊虹拠鑼闁稿濮甸妵鏃堝箹娴b偓閸ヮ剙钃熼柕澶涚畱娴滈亶姊虹€圭姰鈧偓闁稿鎹囬弻娑橆潩椤掑楔闂佺懓寮堕〃濠傜暦閵娾晩鏁婇柣锝呯灱濮o綁姊绘担鍛婂暈閻㈩垱甯楅弲鑸垫償閳锯偓閺嬫棃鏌熸潏楣冩闁绘帒鍚嬫穱濠囨倷閹绘巻鎸冮梺缁樺姇閿曘倝鍩ユ径鎰闁惧浚鍋呭畷鎶芥⒑鏉炴壆鍔嶉柟鐟版喘閻涱噣鍩€椤掆偓闇夐柨婵嗘噹瀵ゆ椽鏌熼悜姗嗘當闁告垹濞€閺屻劑鎮ら崒娑橆伓 [04-07]
-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绀夋繛鍡樻尭缁€鍌涙叏濡炶浜鹃梺璇″枙缁瑩骞冮姀銈呬紶闁告洏鍔嶇€垫﹢姊绘担鍛婅础妞わ絼绮欏畷鎴﹀箻閸ㄦ稑浜鹃柣銏ゆ涧椤eジ鏌涢弮鈧悧婊勭缁嬪簱鏀介悗锝庝簽閸婄偤姊洪棃娑氱疄闁稿﹥鐗為·鍌炴⒒娓氣偓濞艰崵鎷归悢鐓庣鐎广儱锛嗛崶顒€钃熼柕澶涚畱娴滈亶姊洪崘鍙夋儓闁哥噥鍋婇崺娑㈠冀椤愩倗锛滄繝銏f硾閿曪箒鍊撮梻浣告惈閹峰宕戞繝鍌ゆ綎濞寸姴顑呯粻娑欍亜韫囨挻顥犻柟鑼舵硶缁辨捇宕掑▎鎴М闂佸鏉垮闁逞屽墮閻忔艾螞閸愵煈鍤曢柣銏⑶规导鐘绘煕閺囥劌浜為柛姗嗗墴濮婂搫煤鐠囧弶鐏嶅┑顔硷工椤兘宕洪悙鍝勭闁规儳鐏堥弸鏍ь渻閵堝棙灏甸柛瀣〒瀵板﹦鎹勯妸銏犱壕闁汇垽娼ч。鍏笺亜閵娿儺妲洪柟骞垮灩铻i梻鍌氱摠閸曞啴姊虹捄銊ユ珢闁瑰嚖鎷� [04-07]
- 闂傚倷绶氬ḿ褍螞濡ゅ懏鏅濋柨婵嗘穿婵櫕銇勯弽顐粶缁绢厸鍋撴繝寰锋澘鈧挾娆㈤垾婢勶絾绻濆顓炰哗濠殿喗岣块崢褎绂嶉幇鐗堢厓鐟滄粓宕滃顒夋綎濠电姵鑹鹃弸渚€鏌熼幑鎰靛殭缂佺姵鍨甸湁闁挎繂顦藉Λ鎴︽煟閻旀潙鐏查柡宀嬬秮婵偓闁靛繒濮甸悘浣圭節閳封偓閸愨晛浠撮悗瑙勬礈閸忔﹢鐛澶樻晩闁芥ê顦崑鎾绘倷閻戞ê浠┑鐐叉閻熝呯矓椤掍降浜滈柡鍥ㄨ壘瀹撳棗鈹戦垾鎰佸殶闁逞屽墾缂嶅棙绂嶅⿰鍐冩帗寰勯幇顓犲幗濠德板€愰崑鎾绘煟濡ゅ啫浠ф俊鍙夊姇閳规垿宕煎⿰鍕闂備礁鎼ú銊︽叏鐎靛摜涓嶆繛鎴炵懁缁诲棝鏌i幇顖氱毢閸熺ǹ顪冮妶搴′壕缂佺姵鎹囬獮鍐ㄧ暦閸ワ絽浜鹃柨婵嗙凹缁ㄨ偐绱掗崒姘悙妞ゎ偅顨婂畷鐔碱敃閿濆懏顏犲┑鐘愁問閸n垶骞忛敓锟� [03-15]
- 濠电姷鏁搁崑娑㈠蓟瀹€鍕妞ゆ劑鍊曢幖绋库攽閻愭潙鐏﹂柟姝屽吹閸掓帞浠﹂悾灞炬闂佽法鍠撴慨鐢告倿妤e啯鐓忓┑鐐茬仢閸旀氨绱掗崣澶嬨仢闁哄矉绲介オ浼村礋椤掑倸鍤掗梻浣姐€€閸嬫挻銇勮箛鎾村偍濞存粌缍婇弻鏇$疀鐎n亞鍔村┑鐐跺亹婵炩偓闁哄矉绻濆畷鎺戔槈濞嗘垵鍤掗梻浣规た閸嬪懘鏁冮姀銈呭瀭濡わ絽鍟Λ姗€鎮跺☉鎺嗗亾閸忓懎顥氶梻浣告惈閸婃悂鎮樺┑鍡欐殾闁靛鏅滈埛鎴︽煙缂佹ê绗氶柛鐐差槸閳规垿顢欓悾灞筋潷闂侀潧鐗嗗﹢閬嶅箯閻樼粯鍤戞い鎺嶇婢э拷 [03-15]
- 施肥对牧草种子萌发性能的影响
- 芒萁植株浸出液对几种植物生长的影响
- 翩跹竹叶兰
- 勐醒芒毛苣苔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 长芒草草原群落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Ⅲ.集聚强度和规模及其生态…
- 亚热带红壤丘陵剌芒野古草(Arundinella setosa Trin.)草丛的群落学特点及其利用
- 根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试论新麦草属、芒麦草属和三柄麦属间的系统关系
- 利用SSR标记对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进行物种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
- 人工老化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 应用RAPD技术区别芒果抗炭疽病品种的研究
- 乌棒子甙甲和甙乙的分离鉴定
- 外源NO处理对采后芒果抗冷性的影响
- 旱稻(Oryza sativa)×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远缘杂交后代结实率及杂种优势分析
- 长芒苋——中国苋属一新归化种
- 五节芒与荻人工杂交种F1群体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研究
- 广西省芒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 青藏高原东南缘老芒麦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RAP和SSR分析
- 香港芒萁群落养分的研究
- 陕北黄土高原大油芒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 盐胁迫对两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五节芒定居对尾矿砂重金属形态、微生物群落功能及多样性的影响
- 芒和五节芒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 芒萁对几种杂草和农作物的生化他感作用
-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及育种研究进展
- 采前喷施草酸对芒果果实细胞钙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 芒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差异
- 一株细薄星芒海绵细菌的抗菌活性与分类学研究
- 莫莫格扁秆藨草恢复湿地土壤种子库对长芒稗入侵的响应
- 施保功50%WP浸芒果防腐保鲜后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 “高优503”小麦芒基因染色体定位
- 芒颖大麦草对菱镁矿粉尘污染的生态适应性
- 松嫩平原杂类草草甸和榆树疏林草原大油芒种群的年龄结构
- 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对厦门市行道树芒果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 西藏高原天然长芒草地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效应
- 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研究土壤-铁芒萁系统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累积和迁移特征
- 氮素增加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陆稻和无芒稗相互作用的调节
- 沙埋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武功山退化山地草甸土壤种子库的研究
- 无芒雀麦愈伤组织在氩离子(Ar~+)注入过程中冻害耐受性研究
- 能源植物芒草研究进展与综合利用现状
- 五节芒不同种群对Cd污染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 克隆整合对无芒雀麦在异质性盐分环境中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 水稻品种化感潜力的双重评价与筛选
- 温度和水分对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萌发的影响
- 香港草地、芒萁、灌木群落的C素动态
- 芒萁群落中营养元素的循环特点
- 稀土元素在赣南非稀土矿区和不同稀土矿区土壤-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系统中的分布、累积和迁移
- 浑善达克沙地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空间分布格局
- 云南元江芒果园桔小实蝇成虫日活动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
- 旱稻(Oryza sativa)/稗草(Echinochloa caudata)//高梁(Sorghum bicolor)三属杂种表现及分析
- 云南芒果种质基因组大小测定与变异分析
- 高粱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 芒果叶化学成分研究Ⅲ
- 芒果叶化学成分研究 II
- 水杨酸对芒果炭疽病的诱导抗性作用
- 芒果、香蕉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 广东省五节芒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 马尾松与芒萁鲜叶及凋落物水溶性有机物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
- 增强UV-B辐射对芒果离体叶片染色体的损伤
- 一种改进的富含多糖的芒果组织中完整总 RNA 提取方法
- 芒果植株再生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爱文’芒果成熟阶段的蔗糖代谢
- 芒果老叶在增强UV-B 辐射处理下的损伤和保护反应
- 芒苞草形态学和胚胎学研究Ⅱ.花药和胚珠发育的研究
- 车前属一新变种
- 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 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
- 尾矿砂堆积地五节芒自然定居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速率及酶活性的影响
- 芒果采后潜伏真菌活化与几丁酶,β—1,3—葡聚糖酶的研究
- 粟品种生化物质对粟芒蝇的影响
-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普克唑对芒果采后病害的影响
- 芒果叶片对炭疽病的阶段抗性
- 单胚与多胚型芒果果实发育及后熟过程中品质特征的变化研究
- 栽培川西獐牙菜中6种药用成分的测定方法和动态积累研究
- 黄土丘陵区两类天然草地群落地上部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关系的 …
- 黄土丘陵区两类天然草地群落地上部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关系的比较研究
- 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对黄土丘陵区台田土壤培肥效果的比较研究
- 新疆小麦族新植物
- 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种间关系的新发现
- 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及其杂种F1代的RAPD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