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偃麦草Elytrigia trichophora (Link) Nevski
毛偃麦草Elytrigia trichophora (Link) Nevski
6.毛偃麦草(禾本科图说)图版25:14-16
Elytrigia trichophora (Link) Nevski in Kom. Fl. URSS 2: 648. 1934;禾本科图说411. 图341. 1959.——Elytrigia intermedia subsp. trichophora (Link) A. D. Love in Bot. Not. (Lund. ) 114. 1: 50. 1961. ——Triticum trichophorum Link in Linnaea 17: 395. 1843.
多年生,具根茎,须根较细韧。秆直立,灰绿色,基部宿存枯死叶鞘,高60-150厘米,具3-4节。叶鞘无毛或基部者具微毛,边缘具细纤毛;叶舌质硬,长不及1毫米;叶耳褐色,线状;叶片质较柔软,长达30厘米,宽8-12厘米,上面粗糙,下面平滑。穗状花序直立,长10-30厘米,宽8-15毫米,穗轴侧棱具细刺毛,节间长1-2.5厘米;小穗长1-2.5厘米,含5-11小花;小穗轴节间粗糙或具微毛,长1.5-2毫米;颖长圆形,顶端钝或短凸尖,长5-10毫米,宽2-3毫米,第一颖稍短于第二颖,具5脉,脉上具细毛或柔毛;外稃宽披针形,具5脉,上部及边缘密生柔毛,下部无毛,第一外稃长10-11毫米;内稃稍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微细纤毛;花药长5毫米。花、果期6-8月。
我国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欧洲中部。
形态特征:毛僵麦草为禾本科偃麦草属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状茎。秆直立,高40--100(150)cm,通常具3节。长披针形,长20—30cm,宽0.3--1.2cm上面粗糙穗状花序直立,长30cm左右,小穗长1~2cm,含4—7(2)小花;颖矩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稍尖,具7脉及细刺毛;外稃具7脉,上部及边缘密生柔毛;内稃短于外稃(图 18)。
地理分布:毛偃麦草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在国外分布于高加索山地、哈萨克南部的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等山地栗色土壤及生荒地上,在吉尔吉斯共和国海拔1000一2500m山腰形成了单纯的毛偃麦草草原,面积达20万公顷,在乌兹别克及塔吉克大约有17万公顷的毛偃麦草草原。
生态特征:毛偃麦草耐旱又较耐寒,在年降雨量250—30Omm的地区可以良好生长,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可以越冬,在北京地区越冬率可达 100%。毛偃麦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宜在排水良好,酸度适中的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各种土壤上生长。毛偃麦草在华北地区生长发育良好。生育期表现如表18—1。其生育期 139天,绿色期260一270天。毛偃麦草冷凉气候,在北京突出表现早春晚秋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分蘖力很强,此时形成的株丛厚密、覆盖良好。但7一8月份的高温对其生长十分不利,此时多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种子千粒重5.93g.每斤种子9万粒。
饲用价值:毛偃草营养体异常发达,植株高大繁茂,每平米可有 600—800个茎,在一年刈割两次的情况下,最高亩产鲜草达4350kg。但其草质粗糙,饲用价值较低,但掌握利则适时二或早春晚秋将是牛、羊很好的放牧草场。其营养成分如表18一2及18-3。近几年来,我国已开始从野生的毛偃麦草中引种驯化工作。这在于旱地区有十分广泛的前景,其栽培技术同中间偃麦草。
科名:禾本科 Gramineae
属名:偃麦草属 Elytrigia
6.毛偃麦草(禾本科图说)图版25:14-16
Elytrigia trichophora (Link) Nevski in Kom. Fl. URSS 2: 648. 1934;禾本科图说411. 图341. 1959.——Elytrigia intermedia subsp. trichophora (Link) A. D. Love in Bot. Not. (Lund. ) 114. 1: 50. 1961. ——Triticum trichophorum Link in Linnaea 17: 395. 1843.
多年生,具根茎,须根较细韧。秆直立,灰绿色,基部宿存枯死叶鞘,高60-150厘米,具3-4节。叶鞘无毛或基部者具微毛,边缘具细纤毛;叶舌质硬,长不及1毫米;叶耳褐色,线状;叶片质较柔软,长达30厘米,宽8-12厘米,上面粗糙,下面平滑。穗状花序直立,长10-30厘米,宽8-15毫米,穗轴侧棱具细刺毛,节间长1-2.5厘米;小穗长1-2.5厘米,含5-11小花;小穗轴节间粗糙或具微毛,长1.5-2毫米;颖长圆形,顶端钝或短凸尖,长5-10毫米,宽2-3毫米,第一颖稍短于第二颖,具5脉,脉上具细毛或柔毛;外稃宽披针形,具5脉,上部及边缘密生柔毛,下部无毛,第一外稃长10-11毫米;内稃稍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微细纤毛;花药长5毫米。花、果期6-8月。
我国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欧洲中部。
形态特征:毛僵麦草为禾本科偃麦草属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状茎。秆直立,高40--100(150)cm,通常具3节。长披针形,长20—30cm,宽0.3--1.2cm上面粗糙穗状花序直立,长30cm左右,小穗长1~2cm,含4—7(2)小花;颖矩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稍尖,具7脉及细刺毛;外稃具7脉,上部及边缘密生柔毛;内稃短于外稃(图 18)。
地理分布:毛偃麦草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在国外分布于高加索山地、哈萨克南部的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等山地栗色土壤及生荒地上,在吉尔吉斯共和国海拔1000一2500m山腰形成了单纯的毛偃麦草草原,面积达20万公顷,在乌兹别克及塔吉克大约有17万公顷的毛偃麦草草原。
生态特征:毛偃麦草耐旱又较耐寒,在年降雨量250—30Omm的地区可以良好生长,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可以越冬,在北京地区越冬率可达 100%。毛偃麦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宜在排水良好,酸度适中的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各种土壤上生长。毛偃麦草在华北地区生长发育良好。生育期表现如表18—1。其生育期 139天,绿色期260一270天。毛偃麦草冷凉气候,在北京突出表现早春晚秋生长速度快,长势旺盛,分蘖力很强,此时形成的株丛厚密、覆盖良好。但7一8月份的高温对其生长十分不利,此时多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种子千粒重5.93g.每斤种子9万粒。
饲用价值:毛偃草营养体异常发达,植株高大繁茂,每平米可有 600—800个茎,在一年刈割两次的情况下,最高亩产鲜草达4350kg。但其草质粗糙,饲用价值较低,但掌握利则适时二或早春晚秋将是牛、羊很好的放牧草场。其营养成分如表18一2及18-3。近几年来,我国已开始从野生的毛偃麦草中引种驯化工作。这在于旱地区有十分广泛的前景,其栽培技术同中间偃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