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提出《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保护昆明宣言》
15日,第九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暨第八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的与会专家经充分研讨,一致提出《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保护昆明宣言》(下称“宣言”)。
据悉,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掘和保护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国际社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已达成广泛共识,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严峻挑战。据此,大会提出该宣言。
为此,《宣言》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以开创“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知识保护与惠益分享的新局面。
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智库、科研机构联合发起创建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监测和保护工作,建立高效的工作和交流机制。
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环境保护机构联合发起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重点支持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和敏感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传统知识抢救挖掘工作,实施好社区参与、专家指导、国家协调、跨国协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投资部门、智库、科研机构及国际组织组建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委员会。发布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所涉及的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基础数据。定时发布《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绿色责任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工程区域生物多样性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投资指导名录》等报告,引导投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向结合。

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家级媒体、专业新闻媒体、科学媒体联合发起组建一带一路生态保护与科学传播联盟,提高沿线国家公众、企业、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对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保护的参与度,以及多方合作的新方式和新机制。
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政府和非政府研究机构以及非遗保护部门联合发起,创建一带一路传统知识研究与保护联盟。开展各个民族传统知识的普查、编目和研究,系统总结各个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生态伦理和生态智慧,建立传统知识数据库,建立传统知识关键传承人的网络体系,推动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