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母树
日期:2005-11-13
【学名】:Distylium racemosum Sieb.et Zucc.
【科属】:金缕梅科蚊母树属
【产地及分布】:产中国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省,多生于海拔100~200m之丘陵地带,日本亦有分布。长江流域城市园林中常有栽培。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可达25m,栽培时常呈灌木状;树冠开展,呈球形小枝略呈“之”字形曲折,嫩枝端具星状鳞毛。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3~7cm,先端钝或稍圆,全缘,厚革质,光滑无毛,侧脉5~6对,在表面不显著,在背面略隆起。总花序长约2cm,花药红色。蒴果卵形,长约1cm,密生星状毛,顶端有2宿存花柱。
【观赏期】:花期4月,果9月成熟。
【习性】: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中性土壤均能适应,而以排水良好而肥沃、湿润土壤为最好。萌芽、发枝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及多种有毒气体抗性很强,能适应城市环境。
【繁殖及栽培管理】:可用播种和扦插法繁殖。移植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或2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需带土球。栽后适当疏去枝叶,可保证成活。一般病虫害较少,但若种在潮湿阴暗和不透风处,易遭介壳虫危害。
【应用】:蚊母树枝叶密集,树形整齐,叶色浓绿,经冬不凋,春日开细小红花也颇美丽,加之抗性强、防尘及隔音效果好,是理想的城市及工矿区绿化及观赏树种。植于路旁、庭前草坪上及大树下都很合适;成丛、成片栽植作为分隔空间或作为其它花木之背景效果亦佳。若修剪成球形,宜于门旁对植或作基础种植材料。亦可栽作绿篱和防护林带。
(本文由省优农中心龚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