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 (Schneid.) Nakai

中文名:小勾儿茶
Name:Berchemiella wilsonii (Schneid.) Nakai
科:鼠李科
Family:Rhamnaceae
属:小勾儿茶属
introduce:    

小勾儿茶







Berchemiella wilsonii (Schneid. )Nakai鼠李科 RHAMNACEAE 




现状


濒危种。小勾儿茶为我国特有种,分布极窄,模式标本于1907年在湖北兴山采得后来在安徽歙县柏子山偶有发现,最近在大别山东北坡发现有保存尚好的天然植株,结实数量虽多,但林地未见幼树、幼苗、天然更新不良,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6-12米;树皮灰黑色,纵裂;小枝淡红褐色,无毛,具明显的皮孔,有纵裂纹。


叶互生,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3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短渐尖或钝、具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稍不对称,边缘波状或全缘,上面淡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脉腋微被髯毛,侧脉7-10对,中脉及侧脉在上面稍凹,在下面突起;叶柄长3-5毫米,上面具槽;托叶短,三角形,背部全生抱芽。聚伞花序复组成疏生总状花序,顶生,长3.5-5.5厘米,无毛;无淡黄色,苞片三角形,长约0.5毫米,早落,花梗长1.5-3毫米;花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2毫米,内面中肋中部具肉质喙状突起;花瓣5,宽倒卵形或卵状菱形,与萼片互生、近等长;雄蕊5;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粗短,2浅裂,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粗短,2浅裂,下部被花盘包围,花盘较肥厚,肉质,五边形。果成熟时红色,长椭圆形,长约8毫米,直径约3.5毫米。




地理分布


分布于湖北西部兴山,安徽南部歙县柏子山及西部霍山。生于海拔900-1200米阔叶林中。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属亚热带中山地带,年平均温8.5-10℃,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一长期相对湿度不低于80-85%。土壤为山地棕壤。小勾儿茶喜温暖、湿润的生境,多生于土层深厚、土质肥活、排水良好的沟谷中下部。在大别山东北部霍山县境内,常见的伴生树种有茅栗Castanea seguinii Dode、短柄桴栎Quercus serrata var. brevipetiolata (DC.)Nakai、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 Hemsl.、疏果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i Franch.、小叶白辛Pterosftyrax corymbosa Sieb. Et Zucc.、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 (Rehd. Et Wils.)Cheng et T.Hong等。4月上旬至5月上旬萌动发芽,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8-9月果实成熟。




保护价值


小勾儿茶为分布微域的特有种,该属花的构造既与猫乳属Rhamnella有相同的特征,又与勾儿茶属Berchemia有相似的结构,对研究鼠李科枣族Zizipheae中某些属间的亲缘关系有科学意义




栽培要点 种子发芽率极低,应开展种子生物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