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颖短柄草Brachypodium sylvaticum (Huds.) Beauv. var. breviglume Keng
小颖短柄草Brachypodium sylvaticum (Huds.) Beauv. var. breviglume Keng
种拉丁名:Brachypodium sylvaticum (Huds.) Beauv. var. breviglume Keng
种别名 :日翁互不礼、日翁牟期(藏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短柄草属
属拉丁名:Brachypodium
形态特征:多年生禾草。须根细弱而稀疏,秆少数从生或单生,高达90cm,具6—7节。叶鞘均短于节间,被短柔毛;叶舌质较厚,先端截平而具纤毛;叶片长8一13cm,上面被微柔毛。穗形总状花序长8—12cm,通常俯垂;小穗柄长0·8—Zmm,小穗圆筒形,长(1.3)2—2.3cm,含6—10小花,将一颖长3—5mm,具3一5脉,无毛,第二颖具5—7脉;外释(包括某盘)近于无毛,第一外稃具7脉,脉间显著具小横脉,芒细弱,长5—12mm,顶端截平,脊具纤毛(图5)。柔毛,中脉在下面隆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西北部、云南、甘肃及西藏部分地区的高原亚高山和部分高山地带。
生态特征:小颖短柄草为疏丛型多年生禾草,大多分布于山地阳坡,为喜温的阳性植物。适宜于pH6.5—7.5的微酸到微碱性的土壤。在川西北高原的山地阳坡上,常以此草为主,并伴生以丝颖针茅(Stipacapillacea)、异针茅(S.Aliena)、落草(Koleriacristata)及火绒草等构成群落。草层高25—50,总盖度30—80%。秋季一次刈割,产青草3.75一4.95t/ha。其分布的山地阳坡,由于坡度较大(20°—35°)。水分易于流失,加之日照时间长、强度大,土壤水分蒸发快,造成土壤干燥而较紧实,常使针茅属植物增多,从而发生草原化现象。因此,以小颖短柄草为主的草地不宜过度利用,既可保持水土,又可防止草原化现象的扩展。
饲用价值:草质较柔软,牦牛、马、绵羊等牲畜均喜采食。藏族牧民对这种草的饲用价值评价较高。称之为“绒毛兔子草”,并认为牛、羊吃了易于上膘。适宜放牧利用,也可刈制干草和青贮料. 其化学成分如表5所示,花期粗蛋白质含量达8.1—11.8%,粗纤维含量不高,粗灰分含量6.60—10.68%,在高原和高山地带,属于中上等牧草。
别名:短柄草;
科名:禾本科 Gramineae
属名:短柄草属 Brachypodium
种拉丁名:Brachypodium sylvaticum (Huds.) Beauv. var. breviglume Keng
种别名 :日翁互不礼、日翁牟期(藏名)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短柄草属
属拉丁名:Brachypodium
形态特征:多年生禾草。须根细弱而稀疏,秆少数从生或单生,高达90cm,具6—7节。叶鞘均短于节间,被短柔毛;叶舌质较厚,先端截平而具纤毛;叶片长8一13cm,上面被微柔毛。穗形总状花序长8—12cm,通常俯垂;小穗柄长0·8—Zmm,小穗圆筒形,长(1.3)2—2.3cm,含6—10小花,将一颖长3—5mm,具3一5脉,无毛,第二颖具5—7脉;外释(包括某盘)近于无毛,第一外稃具7脉,脉间显著具小横脉,芒细弱,长5—12mm,顶端截平,脊具纤毛(图5)。柔毛,中脉在下面隆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西北部、云南、甘肃及西藏部分地区的高原亚高山和部分高山地带。
生态特征:小颖短柄草为疏丛型多年生禾草,大多分布于山地阳坡,为喜温的阳性植物。适宜于pH6.5—7.5的微酸到微碱性的土壤。在川西北高原的山地阳坡上,常以此草为主,并伴生以丝颖针茅(Stipacapillacea)、异针茅(S.Aliena)、落草(Koleriacristata)及火绒草等构成群落。草层高25—50,总盖度30—80%。秋季一次刈割,产青草3.75一4.95t/ha。其分布的山地阳坡,由于坡度较大(20°—35°)。水分易于流失,加之日照时间长、强度大,土壤水分蒸发快,造成土壤干燥而较紧实,常使针茅属植物增多,从而发生草原化现象。因此,以小颖短柄草为主的草地不宜过度利用,既可保持水土,又可防止草原化现象的扩展。
饲用价值:草质较柔软,牦牛、马、绵羊等牲畜均喜采食。藏族牧民对这种草的饲用价值评价较高。称之为“绒毛兔子草”,并认为牛、羊吃了易于上膘。适宜放牧利用,也可刈制干草和青贮料. 其化学成分如表5所示,花期粗蛋白质含量达8.1—11.8%,粗纤维含量不高,粗灰分含量6.60—10.68%,在高原和高山地带,属于中上等牧草。